繁體中文 | 无障碍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乡村振兴

赣州经开区:智”造好秧苗 春耕好“丰”景

文章来源: 农业农村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1 09:04:45     访问量:

春意正浓,在赣州经开区三江镇的千亩稻田里,插秧机将一株株秧苗整齐扎根于水田,空中载满120斤肥料的农业无人机正沿着导航设定的轨迹均匀播撒肥料,一幅科技赋能农业的现代化春耕图景正徐徐展开。

“这台大型无人机一天可以施肥300亩,比以往增加了一倍多的工作量,效率大大提升。”植保无人机“飞手”史禄看着正在施肥的无人机,脸上洋溢着笑容。

曾几何时,春耕是农民最繁重的体力活;如今,农业机械化让“汗滴禾下土”成为历史。

“以前种地都是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费时费力,很辛苦,人工成本还高。”三江镇种粮大户史祖继欣慰地说,“植保无人机、插秧机、秧盘‘传送带’等现代化设备的加入,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今年我还购买了两台插秧机,加上无人机一共花费15万元,政府补贴了3万元。”

为激发农民购机用机热情,赣州经开区深入田间地头,将农机补贴政策送到农户手里,调动农民机械化种植的积极性。2024年,全区使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9万元,拉动农民购机资金211万元,补贴机具61台(套)。

走进三江镇机械化育秧中心,育秧大棚里焕发出勃勃生机,自动喷灌系统划出优美的水雾弧线,整齐排列的育秧盘里,健壮的秧苗挺直腰杆,等待着开启新一年的丰收。



“前期,我们将种子装进秧盘,然后暗室催芽、炼苗、取苗,流水线作业。像这样的工厂化育秧,同等劳力下,育秧量提升了20倍,且秧苗成活率高,适合机械化插秧。”据史祖继介绍,今年,育秧中心培育了优质稻、杂交稻和常规稻,预计产量1200吨。

现代育秧技术的应用,犹如给传统春耕装上了“新引擎”。近年来,赣州经开区推广“机械化+综合农事”模式,新建了3座稻谷烘干点,工厂化育秧占总面积65%。同时,以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为抓手,由种植大户提供种、管、收、储一条龙托管服务,推进水稻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今年,全区早稻产量预计3810吨,将于本月底全面完成早稻移栽工作。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