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赣州经开区三江镇新红村的田野里,稻穗低垂,丰收在望。在无人机的精准呵护下,2000余亩晚稻已齐穗灌浆。站在田埂上,种粮大户史祖继满脸喜悦。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全面提速,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中连续5年获“好”等次。
一条条柏油路蜿蜒向前,一栋栋新舍错落有致,一项项富民产业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欢心四溢,如今,走在经开乡野大地,农民群众精神焕发、满怀信心地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种出“丰收粮”
“还有20天左右晚稻就可以收获,这几天一直在抢抓农时做最后阶段的田间管理。”湖边镇种粮大户凌媛玉说。
凌媛玉承包了290余亩的水稻田,其中不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以前都是靠人工,如今,从播种、浇地到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连打农药去虫害都是用无人机,省时省力又省钱,收入还提高了,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凌媛玉满是信心。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探索“机械化+综合农事”新模式,完善种粮服务体系,新建3座稻谷烘干点,办理农机购置补贴35台,工厂化育秧占总面积60%以上,秧苗机插率51.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3%。
“去年我承包了工厂化育秧中心,不仅给自己2000多亩大田育秧,还免费给周边散户供秧。借助十多台农机具,提供耕、种、收、管、售‘一条龙’服务。”史祖继说,托管之后连稻子都可以帮忙售卖,种植户只需来粮库确认产量就行。目前,育秧中心“托管”面积达1350余亩,为当地村集体经济增收8.4万元。
耕地提质量,丰收添保障。在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工作的加持下,2024年,赣州经开区落实早稻1.27万亩、中稻0.055万亩、晚稻1.2万亩,完成率均超100%,春收油菜面积同比增长68%,生产任务“超额完成”。
守牢“脱贫果”
“终于出太阳了!光伏发电站要开始发电了!村里又有了收入!”凤岗镇长田村光伏管理员王兰财通过手机APP查看发电量时激动地说。
凤岗镇充分利用当地光照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一次投资、循环发展、长期收益”的光伏发电致富路,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5万余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赣州经开区打牢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桩”,推行“1+N+1”联村发展模式,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目前,61个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726.58万元,其中12个村超100万元,2个村超1000万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
赣州经开区紧盯脱贫人口健康、教育、住房等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完成土坯房换瓦、墙面裂缝修补、排水沟砌筑80余栋,解决农户饮水问题30个,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00%参保履约。
创新采取“一周一村”全覆盖入户排查模式,动态监测农户生产生活情况,累计纳入监测对象883户3423人,稳定消除风险306户1252人。
聚焦产业、就业和创业持续发力,户均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3条,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实现就业9310人、就业率83.46%,脱贫群众就业更稳定、收入再提升。
建设“和美村”
走进三江镇斜角村,村道干净整洁,庭院整齐美观,屋舍井然有序,一面面文化墙将移风易俗的理念、家风家训的精髓、村规民约的智慧融入美丽乡村画卷,引领着向上向善的新风尚。
如今,赣州经开区正全力打造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四融一共”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湖边镇“横江—蛤湖”示范带,形成蛤湖村振兴工坊、产学研实践基地等一批业态;今年以来,完成美丽庭院创建515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4%;凤岗镇黄龙村集中连片村庄环境实现提档升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实施“扮靓欧潭·绿满经开”行动,完成8333.3亩低质低效林改造,规划新造油茶面积1900亩;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有效提升水域生态环境。
加大龙头培育力度,阿姆源总部经济项目已竣工投产,赛玛智能完成新建年产1200台套以上预制菜加工设备生产线项目,创嘉食品新建年产720吨脐橙酥生产线项目,东坚农业新建年产36500吨生态米项目。
坚持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赣州经开区累计培育超亿元企业16家,新认定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2家,已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圳品”2个,建成直播基地3个。
宏图铺展万象新,振兴步履铿锵行。沃野桑田、花开遍野,秀美活力的乡村新貌在广袤的经开大地铺展,正努力谱写一篇乡村和美、村民富足、产业兴旺的乡村宜居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