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新春的赣州经开区,让人眼前一亮的,除了身着汉服、宋装拍照的年轻姑娘,还有头戴小红帽、身着红马甲,乐于奉献、暖心服务的志愿者们。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志愿者们身上那团火热的“红”让人格外温暖。
一座城市的出彩,靠的是文化底蕴、特色美食、精彩表演,更靠的是暖心服务、贴心关怀,还有“文明实践+”带来的浓浓年味。
“文明实践+文旅”彰显城市温度
大年初一,章江左岸公园,热闹的新春焰火晚会如约举行。活动中,志愿者们背对绚烂的烟花,面对热情的群众,全力维持现场及周边秩序、引导人员及车辆进入观赏区域、疏导密集人流,以最饱满的精神和最积极的姿态,做好焰火晚会志愿服务工作。
夜幕来临,在人头攒动的万达广场、世客街,文明实践志愿者们便开始忙碌起来,有人清理沿街垃圾,有人进行文明劝导,有人引导大家文明用餐……车水马龙的夜市始终维持干净整洁的舒适环境。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积极解锁文明实践夜间模式、假期模式,不断拓展文明实践内容、形式和方法。既有“夜间经济”也有“夜间文明”,让“文明风”与“烟火气”和谐共融,用暖心的志愿服务为文旅经济贡献文明力量。
“文明实践+党建”倾情服务邻里
“范大妈年纪大了,独居,老花眼,血压还高,我每天都来她家看一看,给她量量血压,陪她聊聊天。”傍晚,七一九社区文明实践员张国华又一次走进了社区居民范大妈的家。“我既是党员又是文明实践员,这都是应该做的。”
面对范大妈的感谢,张国华又说出了那句常挂在嘴边的话。
张国华是文明实践员,每次介绍自己,她都要加上一句:“我还是我们社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七一九社区常住人口4056人,60岁以上老年人1244人,是典型的老年社区。为解决老人行动不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问题,“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上门服务,便民服务“全天候”,用实际行动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将党建和文明实践深度融合。
“文明实践+宣讲”线上线下同频
“《国富论》《资本论》是什么重要书?”“郭大力是何许人?”“他与这两本书有着怎样的渊源?”……赣州经开区依托新时代融媒体技术,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推出精品理论宣讲课程《红色翻译家的信仰》,在郭大力故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循环播放,累计两千余人次聆听学习。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到群众身边中去,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带着热气”入人心。近年来,赣州经开区通过打造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精品课程,火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家门口就能看大戏,明白党的政策,生活越过越有味!”赣州经开区还打造了“文明实践+一村一台戏”特色宣讲品牌,将理论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等群众生活场景,以三句半、歌曲、戏曲等丰富形式,多维度、全方位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
“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新风尚
“婚事新办、白事简办,杜绝低俗媚俗,反对铺张浪费……”走进赣州经开区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宣传标语和宣传漫画映入眼帘。
“咱这事儿冇问题,但有几句话我也得说说,不仅是说给姑娘你听的,你爸妈也来听,就是说说这个彩礼。如果这事儿成了,小两口家庭过得出彩,那是真的彩礼,小两口日子过得红火,才是真的有面子!”在一户人家,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员邹贝贝,“既成好事、也成文明”,在志愿服务的同时,引导广大村民群众自觉抵制高额彩礼,以实际行动营造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
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新画卷。赣州经开区不断深化“文明实践+”内涵,推动文明实践与基层党建、移风易俗、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持续激活文明实践动能,激励广大志愿者投身到文明实践活动中来,让文明在实践中生根、在实践中传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