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部门信息公开目录>科创中心>部门文件>部门文件

关于印发新一轮科技新政配套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的通知

访问量:

关于印发新一轮科技新政配套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科技局、科工局、科创中心,赣州经开区经发局、赣州高新区科创局、赣州蓉江新区社管局,市直(驻市)高校、科研院所:

现将《赣州市技术革新奖励实施细则》、《赣州市技术交易补助实施细则》、《赣州市科技成果熟化与工程化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赣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认定实施细则》、《赣州市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赣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41118日 

赣州市技术革新奖励实施细则

一、总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赣州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技术革新奖励工作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革新”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促进技术革新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和应用。

第三条  技术革新奖励申报、评审,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技术革新奖励的评审要严格保守国家秘密和企业技术秘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涉及国家安全类、国防类和涉密的项目不得申报

二、奖励范围

  技术革新奖旨在激励企业技术革新,促进革新成果转化和应用,适用于我市工业企业职工围绕改进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提出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先进技术操作法

  技术革新奖授予在完成下列技术成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或个人:

    (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的发明创造项目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等。

(二)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效果显著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成果,包括对机械设备、工具、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和技术革新取得的成果。

(三)使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的创新技术操作法。

  技术革新奖不分等级,每年奖励20个左右工业企业优秀团队或个人,对每个获奖团队或个人奖励20万元

三、评审机构及职责

  技术革新评审工作由市科技局负责

  市科技局成果与人才科具体负责项目受理、形式审查、结果公示、提出建议、文件制定、奖励发放等工作

  市科技创新中心具体负责专家遴选、项目评审、结果汇总等工作

四、申报条件及评审标准

十一申报我市技术革新奖励的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报技术革新奖的项目,必须具有国内、省内先进水平和应用实效。经过1年以上用实践,技术性能稳定、安全(环保)可靠,并取得节约或创造价值的实际成效。

(二)经过相应的技术成果评价,对于可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项目,要附经申报单位财务部门认可的经济效益计算材料。

(三)成果权属无异议。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资格符合条件,排序无异议。

十二  技术革新奖的奖励按下列六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1创新程度;2先进程度;3难易、复杂程度;4成熟性、完备性;(5综合效益(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6应用效果及技术价值。

十三  评审条件与评定标准遵循以下原则:

(一)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指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总体技术达到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显著提高了相关产品市场竞争实力,创造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对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推广和示范作用,或对相关产业有带动作用。

(二)年节约或创造的价值,指该产品主营业务收入扣除实施费用后的净价值。其计算方法是由实施后见效之日起,按十二个月计算,可以跨年度。实施费用的分摊办法,由采纳单位自定一次分摊或逐年分摊。

(三)使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的创新技术操作法,指对生产工艺、工器具、操作工法或管理流程等有实质性改进创新,相关产品关键核心指标(如精度、硬度、粒度、功耗、信噪比、响应速度等)显著高于同类产品水平,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质量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成果在行业中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五、申报程序及奖励

十四  技术革新申报与评审程序:

1项目完成人所在单位经单位内部公示无异议后,向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申报;

2)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本区域内工业企业申报的技术革新奖励项目进行初审后公示,若无异议,向市科技局推荐

3)市科技局成果与人才科受理申报的技术革新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审查通过后交由市科创中心组织评审;

4市科创中心组织专业评审组评审评比后,将评审结果报成果与人才科

5)对拟奖励名单进行公示;

6经公示无异议,提交市科技局党组研究;

7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向技术革新奖获奖团队或个人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十五  申报技术革新奖,必须认真填写技术革新奖申报随申报通知要求下发),并如实提供详细材料。对于可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项目,要附经单位财务部门认可的、详实的经济效益计算材料。

十六  技术革新奖申报、评审与奖励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奖金按完成单位、完成人的贡献大小进行合理分配,不得挪作他用。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得奖金数不低于奖金总数的50%

六、异议处理

  市科技局将受理的技术革新申报项目和评审结果进行公示,自公示之日起7天内为异议期。在异议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公示项目的内容真实性、成果权属、获奖资格、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提出异议。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处理完毕的,可继续参加本年度评审,超过15日处理完毕的,转入下一年度评审。

十九  对公示项目提出异议的,要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匿名的异议,超过异议期的异议不予受理。

二十  申报单位内部异议,由申报单位负责处理;其它单位和个人提出异议,由市科技局负责处理。

二十  对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的,经查明属实,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即撤销获奖资格,追回奖金,并取消其两年内技术革新奖励申报资格

七、附

二十  细则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二  本细则支持对象为202411日至20251231日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原《关于印发<赣州市技术革新奖励实施细则>的通知》(赣市科发〔202252号)废止

赣州市技术交易补助实施细则


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大力落实赣州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措施工作要求,加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激发创新主体从事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结合赣州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科技成果转让方、受让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以实名制方式,通过“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服务平台签订的技术交易合同并完成资金交易的(签订时间为202411日以后2024年起予以补助,该技术交易事项已获市本级补助的不重复补助

第二条转让方、受让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通过“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线上技术交易的科技成果,须在内落地转化。

第三条科技成果转让方是指国内对我市企业转让科技成果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受让方是指在我实施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企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是指国内促成内外科技成果在我转移转化和网上交易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第四条技术交易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技术交易按照《民法典》依法订立合同,且交易内容属于《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国科发政字〔2000063号)及《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国科发政字〔2001253号)等文件界定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范围。

(二)技术交易须在“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服务平台进行签约,并完成资金交易。

(三)签订技术交易合同之后,须按照属地原则进行技术合同登记,并取得相关登记证明。转让方为省内的,须在“江西省技术合同在线认定登记系统”中注册登记合同信息。转让方为省外的,须经所在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渠道注册登记合同信息。

(四)法定资质机构开展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安装、监理以及产品常规性检验、检测、认证、分析、测试等交易合同;使用财政资金采购技术、软件等交易合同;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入股)且尚未变现的交易合同;上下级公司之间百分之百控股的关联交易合同,均不属于补助范畴。

(五)技术交易的转让方、受让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近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

(六)技术交易涉及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动植物新品种权、生物医药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转让的,须提交相关权属变更文件;技术交易涉及技术境外进出口的,须经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第五条技术交易额是指技术合同中与技术转移转化直接相关、体现技术与知识价值的部分。技术交易额是从技术合同成交额中扣除购置设备、仪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术性费用后的剩余金额,按照《技术合同认定规则》据实核定。

第六条对利用“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服务平台完成科技成果交易和技术服务的技术受让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按实际技术交易额的20%进行补助,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同一单位每一年度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90万元。

第七条对利用“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服务平台向内企业单位出让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的技术转让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按实际技术交易额的5%进行补助,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同一单位每一年度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60万元。

第八条对协助受让方与转让方利用“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服务平台进行交易,并促成科技成果在内转移转化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技术经纪人),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市内注册的机构(个人)按促成实际技术交易额的5%进行补助,市外注册的机构(个人)按促成实际技术交易额的1%进行补助。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同一机构(个人)每一年度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

拟获补助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名单和实际交易额以江西省科技厅核定结果为准,补助金额在赣州市科技局门户网站予以公示

第十条补助的单位应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技术交易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在我的转化、应用和推广。禁止冒充专利技术,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或者他人技术秘密,以及提供虚假技术信息;禁止采用欺诈、胁迫、贿赂等手段订立技术合同,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技术转移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在技术交易和补助申报过程中若有弄虚作假、关联交易、拒绝配合监督检查的,取消其申请政策扶持资格,追回已拨付的扶持资金,并将该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记入市级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黑名单;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细则赣州市科学技术局负责解释。

第十细则支持对象为202411日至20251231日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

赣州市科技成果熟化与工程化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州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赣市府办字〔202448号)要求,在赣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体系中设立“赣州市科技成果熟化与工程化项目”(以下简称“成果熟化项目”)

第二条  成果熟化项目定位为支持技术成果从“样品”到“产品”的中间环节,在完成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小试、中试、熟化研究达到“技术产品化”的目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带成果在赣州创办、领办科技企业,以及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引进重大科技成果,消化吸收并实现产业化。

第三条项目的组织实施按聚焦产业发展需求、解决成果转化难题、创新项目组织方式、强化典型经验示范的要求,择优筛选、专家论证的方式,优化项目组织流程,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四条科技成果条件

1.技术先进性。拟转化的科技成果可来源于内外,具有强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以上,且产权归属清晰

2.成果成熟度成果成熟度较高,具备可转化条件。还处于理论研究或无实质性创新内容、仅为现有产能扩大或技术改造的不在支持范围内。

第五条申报单位条件

1.申报单位应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研究人员,具有较强的项目实施能力、工程化建设组织管理能力。

2.申报单位原则上以成果需求方(成果转化企业)为主体,根据需要可选择有关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联合申报;以成果供给方(高校及院所等科研机构)牵头实施的,必须明确成果转化企业,并依托该企业联合申报。

3.申报单位或合作单位应具备试验场所、科研设备、技术人员、资金等保障

4.申报单位应具有健全的科研、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良好的科研诚信和社会信誉,三年之内无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记录及需科研部门实施联合惩戒的社会失信行为记录,未发生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确认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条项目实施条件

1.项目实施应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政策,实施期为23年,预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项目实施及后期的转化应用应在赣州市内,所需资金有明确的来源(或已基本落实),项目资金管理应建立专账,做到专款专用。

3.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可行,符合节能、环保、安全等要求。通过开展中试熟化及工程化研究可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实现产品小批量试制、工程样机生产等。

第三章组织流程

第七条通知发布项目主管科室围绕我市优势、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拟定申报通知并公开发布。

第八条申报推荐。申报单位通过赣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主管单位(推荐单位)对拟推荐的项目进行审核

第九条受理初筛。项目主管科室主管单位推荐上报项目及时受理结合我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解决共性关键难题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关注事项对相关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和初步筛选

第十条评审考察。

1.市科创中心组织专家对经主管科室初步筛选的项目进行评审。

2.根据评审结果,项目主管科室推荐年度拟立项项目1.5倍左右的数量进入实地考察。

3.市科创中心会同主管科室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主要考察项目及其依托企业的真实性,实地考察情况如与项目申报材料不符,该项目将被一票否决。

第十一条审议决策综合考虑项目评审考察结果和年经费预算情况,业务主管科室提出项目立项和经费安排建议,提交党组会研究决策。

第十二条资金拨付与管理。市财政资金按照项目所需新增研发投入经费不包括土地、厂房、装修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给予资助,单项资助不超过200万元,资助经费分期拨付(批准立项时拨付80%,验收通过后拨付20%

   项目承担单位应主动按照资金承诺要求,在项目实施年度内分期足额投入,项目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建立经费使用监督管理机制。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使用和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执行接受科技、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财务审计

    第十三条合同签订。项目正式立项后,按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要求,及时签订任务合同书,无理由逾期未签订的,将予以撤销。

第十四条年度报告实施期未满的项目,应于每年11月底前,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提交年度报告,说明项目进展、资金投入、经费使用、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

第十五条项目变更。项目牵头单位、项目负责人、主要考核指标、自筹资金等事项原则上不得变更,因客观原因必须调整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申请,经推荐单位同意后报市科技局审核。

除上述事项外,项目负责人根据转化活动实际需要对其他事项进行调整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制度,及时办理调整手续,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第十六条综合绩效评价。

项目承担单位须按照市科技局有关要求,按期进行绩效评价,接受验收评估,绩效评价和验收评估以任务书确定的考核指标为依据,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价可作为参考

验收评估、绩效评价通过”、且自筹经费落实到位的项目市科技局根据任务书拨付后续资金,结论为“不通过”“被动结题”的,参照《赣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

对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导致项目撤销、终止,任务书考核指标未能完成的,经组织专家评议,如科研团队确已做到履职尽责,应本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原则,可对其予以免责。

第十七条监督管理。市科技局建立对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监督评价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主体的行为规范、工作纪律、履职尽责情况等进行监督。对存在科研违规和失信行为的责任主体,按照科研诚信监督管理相关规定处理,并纳入科研信用记录。

十八细则赣州市科学技术局负责解释。

十九细则支持对象为202411日至20251231日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

赣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认定实施细则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构建更加健全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我市转化落地,根据《赣州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以下简称“中试基地”)是指具备固定场地、技术设备条件、中试服务能力,围绕尖端产品创制、概念产品试制、紧缺产品研制等中试需求提供中试服务的产业化开放型载体。中试基地定位于创新链中游,致力于实现“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连接,是从研到产的“中间站”和紧密链接创新链上下游的重要桥梁。

第三条  中试基地的主要任务包括:中试项目遴选开发、性能工艺改进、工艺放大熟化、小批量试生产、产品性能检测、仪器开放共享、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

第四条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主体,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开放共享的中试基地,面向市内企业和科研单位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中试服务。

第五条  围绕赣州市7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以我市重点产业需求、驻市高校院所优势学科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实际需要为重点,加强中试基地的顶层设计和布局。

第六条  赣州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负责中试基地的认定、管理和监督等相关工作。

第七条  中试基地的认定采取“先建设、后认定”的工作机制,依托单位先自行建设,建成并达到认定条件后,再申报认定。

第二章申报认定

第八条  中试基地申报须具备以下条件:

1.申报主体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

2.拥有本行业必要的通用计量、检测仪器、常规实验设备,有承担行业综合性中间试验任务必需的专用设备、场地及配套设施,设备原值500万元(含)以上。

3.拥有提供中试服务的人才队伍。中试基地专职人员10名(含)以上,其中专职技术人员5名(含)以上,具有研究生(含)以上学历或中级(含)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50%(含)以上。

4.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科研诚信记录、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服务流程、明晰的收费标准、完善的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5.具有中试服务经验的依托单位,需有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服务合同,且已在我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登记;新建中试基地需契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和规划布局,依托单位需具有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经验。

6.建立中试项目库,入库项目数量5个(含)以上。鼓励获得国家、省、市财政资金立项支持并通过验收的重点研发、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等科技计划项目优先进入中试项目库。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的,中试项目入库时应具有中试可行性方案,包括理论研究基础和中试熟化开发实施方案。依托单位为企业的,中试项目入库时应具有入库项目企业委托合同和中试可行性方案。

7.建设运营主体当年无重大安全事故,法人代表无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第九条中试基地申报认定程序

1.中试基地申报认定工作每年开展一次,由市科技局发布通知,县(市、区)、产业园区科技主管部门根据要求组织申报、核实核查,并行文推荐。

2.市科技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受理入库。

3.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提出拟认定的中试基地名单,经公示、上会、报批程序后发文认定,拨付支持经费。

4.对获认定的中试基地,统一命名为“赣州市+技术方向+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并授牌。

第三章支持政策

第十条中试基地支持经费从市科技创新赋能专项资金中列支,采取事前+事后补助方式进行支持。

1.事前补助:鼓励相关创新主体根据我市产业需求新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投入运营后,按实际投资额的15%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300万元。

2.事后补助:对经认定的中试基地,每年根据上年度为我市企事业单位提供实际服务性收入的20%给予补贴,不超过100万元。

第十一条对新建的中试基地,鼓励各县(市、区)、产业园区给子相应的配套支持。对经认定的中试基地,鼓励支持申报赣州市科技成果熟化与工程化研究项目。

第十二条对已获得市财政一揽子扶持资金的创新主体,不再重复给予中试基地扶持资金支持。

第四章管理监督

第十三条中试基地运营主体应每年按要求提交工作总结、统计数据、服务合同、到账凭证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已认定的中试基地上年度实际服务性收入进行核实,结果作为中试基地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中试基地实行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有下列情形的,撤销认定资格:

1.无故不提供审查资料的;

2.管理不善导致重大事故的;

3.提供虚假材料等严重失信行为的;

4.专项经费使用存在严重违规、违法的;

5.不再具备对外服务能力,或未开展对外服务的。

第十五条中试基地需要名称变更、定位目标变更、组织架构调整等重大事项,须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推荐单位审核后报市科技局备案。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细则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细则试行两年,支持对象为202411日至20251231日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

赣州市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工作方案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汇聚外部高端优势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动能,助力我创新型城市建设,现就大力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机构类型

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以下简称“高端研发机构”)是指我引进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共建在赣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技术转移转化、衍生孵化和科技服务等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高端研发机构分为产业引领性和研发应用型类。

二、建设管理

1.高端研发机构原则上实行属地化管理,采用“边建设、边运行”的模式,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2.对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引进共建的高端研发机构,可“一事一议”给予支持

三、基本条件

高端研发机构须符合以下条件:

1.具备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和基础。引进共建合作对象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的创新资源和研发实力,主要包括:国内具有一流研发实力的知名科研院所;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位高校、国内“双一流”大学;中国500强企业,以及新兴产业中的领军企业等三种类型。

2.研究方向聚焦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应聚焦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等我优势产业和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活动。

3.机构实质性组建并落地运行。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必须是成立3年(含)以内的企业、事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独立法人单位,主要办公场所须设在赣州市有用于进行研究开发和试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固定场地,办公和科研、服务场所,科研仪器设备原值或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场所固定资产不低于申请扶持资金的两倍,年度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不低于年收入总额的30%

4.引进人才团队能支撑研发需求。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应当把引进高水平和相应规模的研发人才团队作为前置条件,保证引进研发团队的规模和专业人员结构,引进人员中要有在国内外同专业、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的领衔专家。主要研究人员每年在赣最低工作时间和连续服务时间不少于3个月,研发人员占职工总人数比例不低于40%,其中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应占研发人员总数的1/5以上。

5.具备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和考核激励机制。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新型体制机制,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建设目标(含阶段性预期目标)、建设内容、技术优势、人才团队、组织架构、运营管理、产业化发展、分配机制以及资金筹措等内容,包括量化的、在我市转化的成果和产业化发展目标。

除符合以上条件外,不同类型高端研发机构还需符合以下条件:

1.产业引领性高端研发机构是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县(市、区)、功能区财政投入为主,级财政奖励为辅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规模应在15人以上。

2.研发应用型高端研发机构是面向市场应用,以社会资本投入为主,企业、人才团队、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规模应5人以上。

四、具体流程

市科技局发布申报通知→各申报单位“赣州市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提交入库申请→各市、区)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和推荐→专家论证→现场考察→公示→报市政府批准→签订任务合同书→资金拨付→授牌等。

对经市政府批准同意,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并挂牌运行的高端研发机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50-200万元的开办经费,专项用于科研仪器设备购置、人才引进、科技攻关、项目落地等开支。

五、相关要求

1.主动申报,实事求是。各申请入库单位要严格对照高端研发机构基本条件要求,自觉主动、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申请入库。

2.高度重视,严格把关。各推荐单位要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和筛选,认真负责填写推荐意见,按要求报送相关材料。对已获得市财政一揽子扶持资金的创新主体,不再重复给予引进共建扶持资金支持。

3.规范管理,发挥作用。获授牌的高端研发机构有义务接受科技部门指导管理,每年按要求报送赣州市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报告,汇报高端研发机构组建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能力和水平、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情况。如涉及敏感、保密事项,请做好前期保密审查,并通过机要渠道报送有关材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