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二〇三五年
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一、编制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推进万安在高质量发展实现进位赶超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纲要》坚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市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为指导,严格贯彻《中共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关于制定全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以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专项规划和实地调研为基础,科学编制《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 的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聚焦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工业倍增升级、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主攻方向”,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加快推进“一极两地四中心”建设,纵深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发展目标
“一极两地四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市工业龙头地位更加凸显,产城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再上新台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保持全市领先并争取进入全省前列,进入并持续巩固全国国家级经开区50强、奋力冲刺30强,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具体目标是实现“一个跨越,两个完善,三个提升”:
经济总量和质量实现新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增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总量跨越550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超过1/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进一步优化,R&D经费占GDP比重提升至3.5%,新增授权专利超5000件,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市比重上升至30%。
产业链和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构建“2+N”产业体系,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锂电、电机和电控、电子信息、粮谷深加工等五个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新能源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赣州综合保税区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一眼两镇两园”全面建成。
改革开放水平、社会治理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开放格局,出口总额突破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4.2亿美元。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公共安全基础更加扎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升。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区将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区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再上新台阶,建成具有经开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社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显著提升,全市工业经济和开放窗口的核心地位更加彰显。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法治经开区、平安经开区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四、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纲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论,包括第一篇章。一是发展基础,从综合实力、产业优势、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改革开放、民生事业、生态环境、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总结了我区“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二是发展环境,多维度分析了我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及其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三是总体要求,分析了赣州经开区“十四五”时期需要坚持的总体要求,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加快推进“一极两地四中心” 建设,纵深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四是发展目标。确立了“一极两地四中心”(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第一增长极;新格局下全国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全省重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创新创业引领中心、区域性自贸中心、优质营商环境示范中心、高品质生活新中心)发展定位,进入并持续巩固全国国家级经开区50强、奋力冲刺30强,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省市的发展目标,科学制订了我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具体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第二部分为重点任务,包含第二至第十篇章。
第一个任务是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始终坚持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区域性创新创业引领中心。重点围绕聚集创新创业人才、提升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全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四个方面来阐述。第二个任务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和稀土钨等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粮谷深加工、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2+N”现代产业体系,主要从实施工业倍增升级工程、积极发展数字经济、优化完善现代服务业三个方面阐述。第三个任务是加快深层次市场化改革。重点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构建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撑、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阐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第四个任务是推进内陆开放先行走前列。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打好“苏区振兴牌”、“湾区对接牌”和“国外循环牌”,加快构建内外并举、量质双高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重点围绕推进开发合作载体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两个方面阐述。第五个任务是推动产城深度互融。推进以人为核心的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积极融入赣州市中心城区五区一体化建设,建设高品质生活新中心。重点围绕推进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阐述。第六个任务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重点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四个方面阐述。第七个任务是打造绿色生态之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以更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绿色园区。重点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绿色园区、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三个方面阐述。第八个任务是增进社会民生福祉。持续扩大民生投入,大力推进民生实事,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卫生健康、公共文化体育以及社会保障等发展,增进社会民生福祉,建设平安和谐家园。重点围绕提升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五个方面阐述。第九个任务是推进平安经开区建设。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全面推进平安经开区建设。重点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深入推进依法治区三个方面阐述。
第三部分为保障措施。包含第十一篇。为确保《“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统筹推进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便编制工作,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参与,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解读机关: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解读人:曾德贵
联系电话:0797-8372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