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区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有关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将质量工作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创新思路、主动作为,不断改进质量工作,质量优势加快转化成发展优势,质量强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总体质量水平持续提高。对标质量强市工作要求,印发《2022年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强区工作要点》,全面推进质量强区工作。在2018至2021年全市质量强市考核中,我区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并3次获得全市第1,多次在全市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以政府质量奖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对质量发展工作的引导和驱动作用,激励和引导全区广大中小企业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2022年,精心指导金力永磁参加第四届省井冈质量奖评选,并在9月入围最终获奖企业公示名单,率先在全市实现我省最高政府质量奖项设立8年以来我市获奖企业零的突破,打响了我区质量创新品牌。截至目前,全区已有7家企业8次获赣州市长质量奖,获市长质量奖企业数量和次数位居全市第一。同时,高质量开展2022年赣州经开区主任质量奖评选,系全市唯一一个连续9年开展区级政府质量奖评选的地区。
二是创新示范工作走在前列。为加快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我区于今年4月率先在全省启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并召开知识产权证券化政策宣讲会及启动仪式。目前,我区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已确定了项目底层资产担保机构,并在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正式挂网,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发行主体、券商、评估机构、律所、会所等五大服务机构进场工作,尽快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全省首单规模2亿元、期限3年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届时将惠及区内企业超过10户。2022年,1-10月全区新增专利授权1161件,其中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72件,同比增长36.5%,占全市新增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将近四分之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1.57件,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19倍,企业新增有效发明专利、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多项专利指标位居全市第1;富尔特、荧光磁业、东磁稀土、西维尔金属等4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数量位居全市第1,创历史新高。指导10家企业盘活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8650万元,质押融资金额同比增长了154.41%,质押融资金额占全市总量近四分之一,参与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1。
三是品牌标准影响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名牌带动工程,连续3年与江西省名牌建设促进会签订合作协议,邀请专家多次赴我区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现场调研。2022年,全区19个产品入围“江西名牌产品”最终公示名单,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2,其中新评“江西名牌产品”达14个,再创历史新高,有效期内的“江西名牌产品”企业产品数量累计达55个,提前3年完成“十四五”规划“江西名牌产品”数量50个目标。指导金力永磁参加首届苏浙皖赣沪质量知识竞赛江西选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并在8月代表我省(全省仅2个)参加了最后决赛;指导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的《绿色能源引领幸福美好生活》入选全国“质量月”苏浙皖赣沪优秀企业文化(全省10家、全市仅1家)。大力推进标准引领工作。2022年,已指导我区30家企业进行标准自我公开声明30余项,指导富尔特、金信诺、富尔特等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导齐云山油茶、东坚农业等绿色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江西绿色生态”认证,区内企业标准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四是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高。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扎实做好全区冷链食品(进口水果)和从业人员核酸检测,累计开展冷链食品、环境采样、人员核酸采样1.3万余批次,结果均为阴性。有序推进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监督抽检快检工作,在宝塔、杨坑等农贸市场完成食品(农产品)快检1.4万余批次,检测出农残超标产品全部按照程序下架处理。持续巩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78家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打非治违”“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发现隐患问题68个,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42份,企业隐患排查整改比达100%。健全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运用“和合”调解工作室调解消费矛盾,共受理各类投诉投诉4176件,调解成功2881件,为群众挽回损失261万。强化物价监管,重点关注粮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酒精免洗液、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价格波动,检查经营户491户,有效保障了市场价格稳定。
五是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升。深入推进建筑业工程质量创先争优,2022年累计获市质量标准化项目 14 个,市安全标准化项目34个,市优质工程3个。美的高速·君兰学府工程为2022年度全省“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观摩工程,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为 2022 年度全省“质量月”活动质量管理标准化观摩工程,美的高速·君兰学府一期工程为2022年度全省“质量月”活动智慧工地示范项目观摩工程。2022年,我区新开工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项目43个,总建筑面积达300.37万平方米,全区新开工绿色建筑比例达100%;实施了附属医院疫情防控救治楼、新旅学府城二期、兴国路中学建设项目等51个装配式建筑项目,总面积达187.31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比例达35.13%。全区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8%以上;在建公路项目均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并配置监理单位,项目监督覆盖率达100%;农村公路项目已完工项目14个,已完成养护期开展质量检测项目14个,检测质量合格率达100%。
六是营商软环境持续擦亮。率先在全省打造“无证明”营商环境,政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占比95.8%,96个惠企政策事项纳入“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前三季度通过惠企资金池兑付7.8亿元,惠及企业超2万户次。“签约速开工”改革正式落地,符合条件的项目1天内可办好施工许可证。2022年以来,通过各类方式解决企业资金需求434.6亿元,直接融资174.95亿元。特别是我们紧抓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年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重大政策窗口期,全力帮助企业争取资金,第四批中长期贷款我区共申报项目143个,资金需求151.47亿元,占全市的51.49%;争取政策性开发基金6.27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21253人,其中向富士康输送3556人。
七是生态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坚决深入打好蓝天提升攻坚战,大力实施扬尘污染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城镇污水处理等专项行动,充分运用微站网格化监控、无人机遥测、VOCs走航监测、3D雷达扫描等先进手段,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22年以来,累计检查餐饮企业736家,责令68家存在烟尘污染问题餐饮企业开展整改,处理油烟扰民120余起;累计投资4814.35万元用于全区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完成改造管网13.6公里。截至目前,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2%,PM2.5年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较同期下降8.7%,赣州市第二水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各考核断面水体水质持续向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