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力永磁”)烧结车间,42台烧结炉火力全开,运行平稳。在这里,记者见到了30岁的烧结车间负责人赖鑫波。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州考察指导时,首先来到金力永磁。当时25岁的赖鑫波有幸与习近平总书记近距离交流,“总书记高大、亲切,他的手掌温暖宽厚又有力。”回忆起与总书记握手的场景,赖鑫波记忆犹新,“这是我这辈子都难以忘记的场景!”
5年时间里,赖鑫波所在的烧结车间迎来了“新鲜血液”00后,80后、90后成为了车间新时代工人的主力军。不仅如此,车间还陆续培养了2名90后技术工人,他们成长为技术管理骨干向其他部门输出。赖鑫波也从最初的烧结车间班长成长为了烧结车间负责人。
岗位在变,但初心不变。“我们始终铭记总书记说的‘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的指示,不断开展科技创新、攻坚克难。”赖鑫波说。
磁钢烧结是金力永磁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关键程序。2019年,磁钢烧结一般要50个小时,产品合格率达到99%。2022年,产品的烧结时间降至30个小时,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9.3%。2024年,部分产品的烧结时间降至26个小时,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9.7%。
5年时间,0.7%的提升,看似微小,却饱含了金力永磁在技术创新上的精益求精和不懈追求。
“5年来,我和同事们对生产设备进行持续的技术提升改造,与此同时,我们还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方向为目标,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管理进行合理优化,多方面发力,助力生产增效节能。如今,部门单位电耗5年间降低27.5%。”赖鑫波介绍道。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近年来,金力永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掌握了以晶界渗透技术、配方体系、细晶技术、一次成型技术、生产工艺自动化技术和高耐腐蚀性新型涂层技术为主的六大自有核心技术体系及专利体系,成为全球稀土永磁行业首家“零碳工厂”。
除了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性能提升、配方优化、回收利用等方面保持研发投入外,2023年,金力永磁紧跟时代潮流,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磁组件产品研发、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等方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3.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29%。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先后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四届江西省井冈质量奖等荣誉。
依托科技创新,公司智能制造研发中心与生产体系紧密配合,大批量自研、自制自动化设备在大规模生产实践中推动产线迭代升级。得益于科技创新,公司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开拓人形机器人磁组件、3C、轨道交通等领域市场,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88亿元,入围2023年江西企业100强榜单和江西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持续的科技创新,也让企业步入高质量的发展轨道。近年来,金力永磁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只有1个生产基地,拓展到如今的4个,已具备年产23000吨的毛坯产量。公司授权专利数从26件增长到86件。
金力永磁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向“新”而行,进一步推行精益管理,提高生产质量、生产效益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