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解读回应>回应关切

【新闻发布会】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年暨升格国家级经开区10周年新闻发布会

访问量:

各位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30年前的今天,即1990年7月23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赣州经开区正式成立;2010年,赣州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在这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时刻,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首先,非常感谢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提供这个平台,非常感谢媒体记者朋友一直以来的关注、宣传。

赣州经开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北部,代管6个乡(镇、街道、管理处)和赣州综保区、高铁新区,总面积228平方公里。30年来,血液里流淌红色基因的38万经开区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浩荡,弘扬苏区精神,艰苦创业、锐意开拓,打好六大攻坚战,突出主攻工业,建设“一区三基地”,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19年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位居第51位,在全省开发区2019年度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位居第3位。

一、30年来,我们奋力披荆斩棘、开疆拓土,完成从小村庄到新都市的巨变。大气魄规划建设城区,以“一城两园两区”片区模式推进开发建设,近10年完成征迁土地10.6万亩,新修建道路160公里,建成区面积49.36平方公里,约占中心城区的四分之一;交通路网从仅有迎宾大道一条大动脉到主干道、快速路纵横交错;黄金机场直通北上广深等20多个主要城市,并开通国际航线;高铁也已通车,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机场、高铁站、高速路、快速路和公路港等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国家级经开区,一座大城正在崛起。

二、30年来,我们始终聚焦主业、主攻工业,完成从产业洼地到工业高地的质变。作为国家级经开区,我们始终牢记工业发展使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几千万元到现在的近千亿级,激增2000多倍,占全市的1/5;从十几家小作坊到现在的工业企业1000多家,市场主体3万余户。特别是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1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抢抓《若干意见》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综保区三大工业承载平台功能日臻完善;国机智骏、凯马汽车同时实现整车下线并量产销售,孚能科技成为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和科创板上市企业,同兴达产值超60亿元,全市首个总投资超200亿元的名冠微电子项目填补了全省8英寸半导体晶圆生产线空白,趣店集团、金力永磁、品钛集团、孚能科技先后成为“映山红行动”上市企业,上市挂牌企业达11家;引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院士等高层次人才793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33家,占全市的1/5;规上企业总数212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13家,占全市近1/3。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等11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全市第1,工业龙头高高昂起。

三、30年来,我们坚持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完成从传统保守到改革开放的革变。作为改革开放大潮中孕育而生的产物,我区敢闯敢试,完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财政收入几百万元到现在的超50亿元,猛增1000多倍,稳居全市第1;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超12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70亿元,平均每年增速保持20%以上。我区取得的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特别是10年来,我们紧抓改革开放这个根和魂,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等一大批改革事项,引进中车产业园功率芯片、日本京瓷等一大批世界500强、央企、龙头企业,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非洲、欧洲等地区开展广泛合作,改革高地、开放窗口效应不断凸显。

四、30年来,我们致力产城融合、汇聚人气,完成从农业小镇到魅力之都的蝶变。30年前,赣州经开区还是乡村、郊区,难以聚集人气、商气。经过辛勤奋斗、艰苦创业,辖区面积从0.53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228平方公里。特别是10年来,我们主动融入五区一体化,万达广场、汉字文化主题园、皮皮鲁主题乐园等项目相继落户,全国首个区块链金融产业沙盒园入驻区块链、金融科技类企业70余家,恒科产业园等五大创新创业集聚区落户各类企业700余家,中海、恒大等知名房地产企业抢滩登陆,城市人口增至近40万,城镇化率提升至68%,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涌入,已蝶变成魅力之都。

五、30年来,我们聚焦群众关切、用心答卷,完成从单一功能区到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的转变。我们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优先发展民生,建成学校120所、医院13所、农贸市场13个,污水处理厂等生态环保设施逐步完善,贫困发生率从建档立卡时的10.98%降低至0.13%,53.7平方公里的北部农旅产业园内五彩花博园、台湾部落民俗文化村等项目初具雏形,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逐步成为中心城区的“后花园”。

置身新起点,而立之年的赣州经开区充满活力、更富激情,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向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国家级经开区加速迈进,奋力在赣州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当先锋做表率!

各位记者、各位朋友,我的发布就到这里。热忱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常来我区宣传报道。再次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心。谢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刚才听宋书记介绍,我们经开区30年建成学校120所,教育事业可以说发展迅速,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经开区在推动教育工作方面的具体措施?

答:赣州经开区始终坚持“教育惠民”的理念,突出教育优先发展,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群众,根据各个时期的现实情况和不同政策,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和措施,推动了全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布点,让学校多起来了。从赣州经开区成立伊始的“教学点-村完小-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为主体的单一义务教育学校体系,到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后形成“城乡一体、体系完备”的学校大格局。学校体量增加迅速,1990年仅有各级各类学校6所,到2020年秋季将达到128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学8所、小学33所、教学点16个、公办幼儿园26所、民办幼儿园41所、民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共计128所),30年来共增加了120所。尤其是2009年以来,全区总计投入资金约11.5亿元实施了校建项目278个,赣州五中、赣州八中、赣州十中、金岭学校、黄金实验小学、大坪明德小学、天骄小学、金星小学、赞贤路小学、田心明德小学、车头小学、水碓小学、灌婴小学、紫荆路小学、区第一保育院、区第二保育院等16所新建学校(幼儿园)投入使用,共增加学位约4.6万个。同时,峨眉中学将完成改扩建,和老牌名校赣州第一中学合作办学,成为赣州第一中学西城校区,今年秋季开始招收高中生,填补了我区没有公办高中的空白。接下来的几年,我区将继续投入12.5亿元,建成赣州市第六中学(完中)、赣州市第十二中学、香江路中学、兴国路中学、牡丹亭路小学、蟠韵路小学、梨园初中、吉祥路小学等一批中小学建设项目,不断完善教育网点布局,学校多起来了,群众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愿望就有了保障。

二是提升品质,让学校美起来了。2010年以后,我区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加大教育装备和硬件设施设备投入,2015年成为全省第一批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县市区。2017年以后,我区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教学品质,制定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线,经开区的学校越来越美,全区学校共修建标准塑胶运动场7所,建设班班通标准教室760个,修建录播教室3个,按照一校一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是强化管理,让学校强起来了。同时,我们立足全区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发展水平。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总基调,2017—2019年,我区中考成绩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二。同时,我们注重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结合起来,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立足各学校校情,开发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现今赣州市第五中学的《我要演采茶》《编程入门》,赣州市黄金实验小学的心智课程,天骄小学的《攀岩基础》,田心明德小学的花样跳绳,杨梅小学的“梅花”主题课程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科学健康、影响深远的校本课程陆续开发并实施。

记者:我是一名在赣州工作了XX年的记者,也经常会到经开区采访报道,亲身感受到了经开区城市建设的变化,可否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经开区三十年来城市发展中最大的亮点是哪里,又将如何着眼未来加快城市建设?

回答:谢谢你的提问,感谢新闻媒体和各位记者对赣州经开区城市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30年来,赣州经开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历届经开区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同力、攻坚克难、奋勇拼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框架不断扩大。1990年赣州经开区建区之初,首期开发面积0.53平方公里,城市规模很小。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一城两园两区”五大片区建设,城市框架迅速拉开。目前我区建成区面积已达49.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8万,城镇化率达68%。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前面汽车跑,后面黄土飞”,这是当年群众对30年前赣州经开区的深刻印象。近年来,我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建成了客家大道西延、岗边大道、唐龙大道、唐凤大道等城市道路,打通了滨江路、杨梅渡路等断头路,昌赣高铁通车、黄金机场T2航站楼启用,迎宾大道、东江源大道等快速路开通,成为赣州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机场、高铁、高架快速路的地区,基础设施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城市配套全面提升。近年来,我区城市公共建筑项目进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快车道,高铁新区、新能源汽车科技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金院区)、宝塔农贸市场、金凤梅园以及赣州市第六中学、第八中学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入使用,迎宾大道两侧城市更新正式启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赣州经开区是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区主动融入中心城区联动发展,着力推进“一区三基地”建设。2020年,我区安排新型城镇化攻坚战项目277个,总投资847.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1.73亿元。截止6月底实际完成投资131.5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8.61%。

为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我区主要采取了四方面的举措:一是坚持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坚持“城市发展不断,规划完善不停”的原则,以“五区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不断完善区域规划。二是制定高效科学的推进模式。充分发挥区域功能优势,组团式推进全区城市建设发展。三是提供强有力的征迁保障。在全市率先开发建立了征地拆迁数据管理系统,进一步促进了征迁数据管理和程序的规范化、信息化,依法高效强势推进征地拆迁工作。2005年以来的15年时间里,我区共完成征地171102亩,拆除房屋48817栋1276万平方米,拆除企业448家76万平方米,迁坟101816穴。四是坚持高品质推动项目建设。严格规范项目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从严把控工程质量,注重建筑品味和城市品质,打造优质工程。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按照产城融合和五区一体化的思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补短板、提品质,做大做优做美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

谢谢大家!

赣州经开区是全市主攻工业的主战场,从2015年市委提出的“主攻工业 三年翻番”到如今的“主攻工业 三年再翻番”,可否和我们讲述一下经开区是如何实现这番跨越的吗?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主攻工业、三年翻番”和“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决策部署,“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目标如期实现,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全区工业经济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工业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精准定位了双首位产业。“主攻工业、三年翻番”战略性目标提出以前,赣州经开区的主导产业为钨和稀土、食品产业、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没有一个高质量、高潜力的战略新兴产业。赣州经开区立足自身优势,精准定位,将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确定为赣州经开区发展的双首位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2019年,全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有8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先后获批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产业获批江西省重点产业集群,全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达58家,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占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带的“半壁江山”。

二是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2015年年底,赣州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129家,呈现出中小企业多,行业标杆少的特点。近年来,赣州经开区围绕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起到了“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集聚效果。全区现有规上企业212家,增幅为63%。同兴达电子和立德电子均是生产显示模组的龙头企业,2019年年产值分别突破60亿元、20亿元,分别位居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第一、第二;孚能科技生产的软包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一,全球市场排名第二,被评为江西省首家“独角兽”企业和江西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国机智骏、凯马汽车整车下线,圆了赣南人民多年的“造车梦”。

三是大力招引了一批百亿级大项目。赣州经开区围绕全产业链打造高效的“大招商、招大商”格局。主攻工业以来,赣州经开区共签约工业项目206个,总投资2389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总投资200亿元的名冠微电子项目是赣州经开区成立30周年以来第一个投资额超200亿元的工业项目,也是全市首个投资超200亿元的项目,该项目填补了全省8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空白。总投资260亿元的中车产业园项目,是赣州经开区历史上单个项目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赣州经开区第2个投资额超200亿元的工业项目。

四是加速释放了科技创新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赣州经开区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在全区掀起了“大众创新”的热潮。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江西省智能制造基地,江西省园区双创示范基地等荣誉。拿下了一系列的“第一”。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8个,数量全市第一;上市挂牌企业11家,全市第一;独角兽企业1家、种子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5家,全市第一;授权专利总量2377件,发明专利授权203件,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总量133家,全市第一;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9家,全市第一;省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8个,全市第一;引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院士等高层次人才793人,全市第一。富尔特电子“烧结钕铁硼”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全省唯一;荧光磁业“低成本重稀土渗扩工艺”获得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金奖,实现全省项目零的突破。

今后,赣州经开区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战略部署,按照“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在招大引强、项目推进、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等方面再发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三年再翻番目标如期实现。

一是持续招大引强,蓄足工业发展的“后劲”。今年,赣州经开区将继续在超百亿的大项目上发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形成项目梯次推进、接续发力的发展格局。同时,瞄准国机智骏、山东凯马、中车IGBT、名冠微电子产业链名录,主动对接引进一批产业配套项目,增强超百亿企业发展后劲。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工业发展的“动能”。继续支持孚能科技、同兴达科技、立德电子、金力永磁、国机智骏等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优势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带动一批本地配套企业发展壮大,形成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发展的良好态势。到2020年底,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0亿元1家。

三是快速推进项目,抓住工业发展的“关键”。每年至少安排100个工业项目列入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明确各项目年度目标、月度任务、每周计划,倒排工期快速推进。每周现场核实进展,发布项目推进“龙虎榜”,在全区营造比学赶超的项目推进氛围,加速推进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达产。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培植工业发展的“厚土”。强化土地、融资、用工、物流、基础设施等要素资源保障,全力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持续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梳理各级惠企政策,指导企业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全方位促进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增效益。

我们了解到,赣州经开区成立以来在财政收入上实现了快速发展,从成立伊始的不足百万元到2019年的超50亿元,总量连续九年稳居全市第一。请问我们是如何从当初“一穷二白”到现在硕果累累的?

答: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财政的高质量保障。正如你刚刚问题中提到的,当初我们真是“一穷二白”,1990年7月赣州经开区成立时,当时在县级赣州市的一个村庄里,占地仅0.53平方公里,全区企业只有十几家作坊式工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只有几千万,财政收入不足百万元。

回想我刚到经开区财政局是2015年,当年全区财政收入是35.64亿元,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面对这几年国内外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在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财政部门始终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牢牢把握财政工作的主动权、财政政策的主导权、财政资金的调控权,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精准发力切好“蛋糕”,助推经开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是狠抓组织收入,做大财政蛋糕。坚持把组织收入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按照依法征收、源头控收、预算管理的思路,积极协调综合治税部门,深入研判调度经济、财政、税收运行情况,努力实现应收尽收。2019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大关,达50.6亿元,比2015年约翻了一番,是2010年(9.01亿元)的六番,是2000年(0.12亿元)的四百二十二番;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亿元,比2015年约翻了一番,是2010年(5.77亿元)的四番,是2000年(0.08亿元)的三百番,实现了跳跃式大幅增长,连续9年稳居全市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二是培育重点企业,大力涵养税源。聚焦“主攻工业、三年翻番”,大规模设立了产业引导资金、政府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全面推进营改增和减税降费政策,大力支持“满园扩园”行动,助力全区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双“龙头”首位产业,真正昂起了全市工业经济的龙头。2015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减税降费规模超10亿元,发放财源信贷通等五个“信贷通”贷款超50亿元,兑现扶持企业发展资金超100亿元,筹措新能源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园区平台建设超400亿元。通过精准帮扶、放水养鱼、涵养税源等系列组合拳,2019年,全区现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13家,超20亿元5家,利税总额超千万企业23家、超亿元4家。我区以全市0.55%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市10.4%的财政总收入,成为了领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三是强化绩效管理,提高资金效益。紧扣当好“红管家”,管好“钱袋子”目标定位,始终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五型”政府机关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资金统筹使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效益,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经开区成立30周年、升格国家级经开区10周年的大喜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财政部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进一步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在加快“一区三基地”建设中展现财政更大作为。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将更多的资金统筹用于促进发展和“六稳”“六保”上来,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企业和群众的“好日子”。

此次孚能科技成为我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也体现了我区支持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为了支持孚能科技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发展,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预见独角兽计划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政策,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研发、融资、资本等方面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重点扶持。孚能科技获评江西省2018年度首家独角兽企业,为企业在今年科创板上市打下良好基础。还有在我区赣州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功孵化的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2019年连续俩年度获评为省级种子独角兽企业。我区高校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在2019年代表中国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获金牌,区内企业江西荧光磁业有限公司再2019年度获得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金奖,使全区乃至全市在国际和全国科技赛事中实现金奖零的突破

近十年来,全区科技创新发展综合竞争力较2010年显著提升。我们经开区现有各级研发和检测机构54个,较2010年翻了近3倍。其中,省级、国家级研发和创新平台28个,总量高居全市第一。2019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33家,位居全市第一,约占全市1/5,较2010年翻了21倍。

今后,经开区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大科技创新政策保障,围绕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应用好国家、省、市、区各级科技创新发展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