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教育信息

【义务教育】2022年赣州经开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过程性督导评估报告

访问量: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经费优先保障,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工作举措及亮点

(一)资源配置方面

赣州经开区始终秉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一是优先保障学校建设资金。2016年以来,优先保障学校建设投入资金共计26.57亿元,特别是2021-2022年每年投入已超7亿元。二是优先供给学校建设用地。2016年至今,我区共完成教育用地报批124.45公顷,完成已供中小学用地103.6497公顷,重点保障了赣州市第六中学、赣州市第十中学、凤岗中学、路塘小学等各类学校项目建设。三是优先推进学校建设进度。2022年,赣州经开区将各类学校建设项目列入提高民生品质行动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项目安排,共新改扩建学校项目22个,总投资24.6亿元,建成后可新增学位数2.6万个,将进一步完善我区教育网点布局,改善办学条件。2021年我区专门投入3500万元对全区中小学进行电路改造,为普通教室配备了空调,同时还给所有学校配备了学生智能饮水机,普通教室空调配备率100%、学校学生智能饮水机配备率100%。

(二)政府保障方面

一是坚持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机制。区财政在确保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的基础上,财政资金大幅向教育倾斜,近几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增幅列居全市前列,2022年教育经费投入将达5亿以上。二是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的通知》,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总量一年一核,形成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目标。出台了《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义务教育教师综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并依照考核结果发放教师奖励性补贴。全面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和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并全部发放到位。三是全力攻坚班额校额化解。持续扩充上学座位,有效破解大校额这一瓶颈问题。第十二中学、第二十一中学、香江路学校小学部等学校已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320个。兴国路中学、牡丹亭路小学、客家小学、灌婴小学二期正在主体施工,建成后将新增中小学学位5820个,将有效全面化解大校额。充分保障外来随迁子女平等入学权利,制定《2022年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22年全区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为95.31%。四是加强教育帮扶。近三年,累计资助26623人次,投入1293.85亿元,按照应助尽助原则,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全覆盖资助项目,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三)教育质量方面

一是抓实教育教学研究。常态化组织开展全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全学科教研活动、教学竞赛;开展省、市、区级基础教育教研课题、省规划课题申报立项、结项评选;开展全学段全学科课例评比活动;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深入教学一线,常态化开展“推门听课”,有针对性地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的区级教师综合素养比赛;探究有效路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二是健全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落实义务教育“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压实工作职责。开展义务教育宣传月活动,多渠道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部门联控联保,筑牢控辍防线,压实“六对一”劝学工作责任,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13%。控辍保学。三是保障残疾儿童入学。设置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配备上课教室和心理咨询室、蒙氏教室和康复运动室,结合实际开展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有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对因身体疾病或残疾等原因无法正常随班就读的义务教育适龄学生11人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学校为他们签订送教协议,制定送教安排表,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每学期进行15次送教。对送教上门学生按照“一生一案”的要求做好台账资料建设,并及时整理好劝学资料和送教记录表和图片,每月报送教服务材料,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以上。四是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有效保障。按照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了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全区各校教师培训经费支出占生均公用经费预算总额6.08%,年内已全部拨付、使用到位。五是开足开齐课程。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开好规定课程,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六是减轻课业负担。坚持重心下移,突出抓好学校、课堂两个主阵地,夯实“双减”工作基础。制定并印发《关于印发<赣州经开区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内涵发展方面

一是教育系统党建特色鲜明。全区教育系统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巩固深化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工作成果,积极开展“亮身份、强党性、作表率”活动,选派23名党建指导员深入学校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员等上党课、示范课67节,紫荆路小学的“三色文化”、金岭学校的“五照亮”等富有特色。二是“双减”工作成效明显。坚持创新举措,大力落实“双减”工作,我区《扮好“五员”角色,做实“治理”文章》工作案例获评全国优秀工作案例。积极推广运用“智慧作业”平台,已启动2022年全区中小学“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选派70余名教师参加“双减”培训,组织学科骨干教师1226人次前往南通、武汉等地参加能力提升培训班9期。全区47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村小)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约93%,教师参与率约90%。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联合乡(镇、街道、管理处)、学校网格员及相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共同开展督查工作,确保我区校外培训机构合法合规经营,构建了良好教育生态。

(五)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

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完善新建(扩)学校教育教学设备采购、全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全区中小学高质量班班通建设、“三个课堂”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仪器进行更新换代,同时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学术报告厅、精品录播教室,并且为所有中小学配备了专递课堂设备。目前全区中小学班班通设备达标率100%、教育城域网覆盖率100%、三个课堂教室覆盖率100%,全区中小学教育装备软硬件配备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校额现象依然存在。10所中小学校校额过大,大校额集中在城区学校。

2.各类功能室不足。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配备不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不足,网络多媒体教室数不足。

3.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部分学校校园环境仍需改善,学校缺乏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理念,特色不明显。

三、意见建议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师资队伍建设。2023年的工作中,按照“四个统一”标准,统筹兼顾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城乡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科学制定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推进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科学核定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教师数量,加大中小学体育、音乐和美术教师招聘力度,配好配强体艺专任教师;加强中小学骨干师资梯队建设,促进我区师资队伍力量整体提升。

2.加强学校规划建设,提升教育办学条件。通过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行为等方式科学调整教育网点布局,着力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加快提升改造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馆和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步伐,又快又好提升我区教育办学条件。

3.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2023年要进一步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补齐教育硬件设施短板,增加中小学教学仪器配置,加大校建资金投入,推进学校扩容提质,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培训经费,提高教研经费投入,加大奖教奖学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