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执行和结果公开>重大战略部署落实

【“1269”行动计划】【文件政策】关于印发《赣州经开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5”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

访问量:

关于印发《赣州经开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5”行动计划(2023-2026)》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区直、驻区各部门(单位),区属各国有企业:

20231119日区党工委第341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赣州经开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5”行动计划(2023-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1119


赣州经开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5”行动计划(2023-2026

为深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具有赣州经开区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制定以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部署,对标《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任务,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奋力打造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第一增长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经开区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2026年,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稀土钨锂高端应用、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食品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着力打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稀土和钨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区规上工业营收年均增长15%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6条重点产业链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发展整车链动力电池链三电零部件链、光伏新能源链,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方向,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建设,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快推进国机智骏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的新一轮项目洽谈,支持凯马客车产品进一步扩大出口,加快孚能科技30GWh新能源电池和9GWhPACK项目、赛可韦尔等项目建设,全力招引培育一批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铜箔、锂电池回收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力争达到1000亿元。〔产业链牵头单位:区汽车办〕

电子信息产业链。聚焦高端产业及产业链中高端环节,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推动“芯、屏、端、网、器”融合发展。围绕发展芯片材料及封测产业,发挥睿宁新材、蓝芯存储等企业带动作用,聚集更多功率芯片、传感器等产业链关联企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技术水平;做大做强新型显示产业,重点支持同兴达科技、立德电子、宝明显示等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引进AM-OLED、高世代TFT-LCD、液晶材料、背光源等产业链重大项目;提升电子元器件和核心零组件产业,促进电阻、电容、光通器件、滤波器等领域向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强化智能终端对全产业链的拉动作用,推动富联精密、轰天炮、潜行科技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培育特色终端品牌,争取引进更多产业重大项目和技术项目。2026年,全产业链力争达到1000亿元。〔产业链牵头单位:区企工局〕

稀土钨锂高端应用产业链。立足赣州稀土钨资源优势以及我区产业聚集优势,以稀土磁材、永磁电机、钨硬质合金、精密刀钻具等领域为重点,引导有色金属高端应用企业加快高端前沿材料开发,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链后端应用方向拓展,力争引进培育一批科技水平高、辐射带动强的电机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上海南港能源、乌干达视野锂矿等企业把业务拓展到全球,打通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端,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产业链牵头单位:区企工局〕

新材料产业链。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开放合作,聚焦高分子材料、合金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做大做优一批先进基础材料,谋划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培育壮大高层次人才项目,在产业链现代化、创新链高端化等方面加速裂变,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产用协同良好、支撑服务体系健全,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到2026年,全产业链入力争达到100亿元。〔产业链牵头单位:区企工局〕

高端装备产业链。坚持智能化、网联化、集成化方向,强化整机与材料、零部件协同,创新引领与应用牵引并重,聚力发展智能分选、专用设备制造等细分领域。依托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培育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业链。到2026 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0亿元。〔产业链牵头单位:区企工局〕

绿色食品产业链。聚焦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实际,通过调结构、强龙头、育品牌,延链条、优服务,推进深圳国际食品谷赣州产业园和赣州市赣南客家预制菜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不断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促进产业发展。积极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种要素向龙头企业集聚,促进农副产品加工、饲料加工、预制菜等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形成绿色食品产业“领军企业”“成长企业”和“雏鹰企业”梯次发展格局。到2026年,全产业链入力争达到150亿元。〔产业链牵头单位:区农办〕

(二)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构建“整车零部件研发检测汽车后市场汽车文化”全产业链为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集群式发展道路,立足现有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以龙头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焦重点领域和“短板”环节,推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形成新能源汽车、锂电新能源、永磁电机、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汽车办〕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围绕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以培育产业新动能为核心,以链长制为抓手,加速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聚力壮大产业规模能级、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集群水平,做优做强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建设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产业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的良好发展生态,致力打造泛珠三角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和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企工局〕

稀土和钨产业集群。以促进稀土和钨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培育龙头、产业集聚、技术突破、构建产业链为重要路径,以大平台、大项目建设为载体,聚焦下游应用端,大力发展永磁电机整机、组件、机电装备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短板领域,延伸至消费类电子、智能装备等领域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招引一批永磁电机等后端应用产业项目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施产教融合提升,推动稀土和钨产业转型发展、高端发展、协同发展和集聚发展,着力打造稀土和钨高端应用产业发展高地〔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企工局〕

四、主要举措

(一)升级产业链链长制

1.推行“链长链主”模式。坚持定期召开综合性政企圆桌会和产业链链长制会议,链主、链上企业与政府形成联动,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共同推动解决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和产业发展的问题。〔责任单位:各产业链牵头单位〕

2.推行“链长链主金融”模式持续深化“政银担企”对接机制,每季度举办产融对接活动积极对接争取省现代化产业基金支持,做大做优50亿元重大项目产业基金,开展基金大招商、招大商,同时重点支持链主企业发展,鼓励链主企业强化资本带动,引领产业链提能升级。〔责任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区工发集团〕

3.推行“链长链主平台”模式完善赣州新能源科技城赣州现代电子科技城赣州综保区基础设施,持续实施工业标准厂房“梧桐树”计划、物流共享仓“蜂巢”计划,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支持链主企业联动链上企业完善技术、服务等平台体系,积极参与市级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创新机构等组建工作,推动各类平台更好地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赣州建控集团、赣州保税实业集团、科技城建开公司〕

(二)实行龙头骨干引育

1.突出招大引强。坚持1/3”工作法、“四个一”招商机制“广撒胡椒面”的传统招商方式向“滴灌式”精准招商转变用好“两图一册”,动态更新产业链“四图五清单”,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100强和知名企业,围绕富联精密、吉利耀能等“链主”企业,按图索骥、叩门招商。〔责任单位:区商务局(追梦办)、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

2.狠抓企业培育。大力实施领航企业培育计划,深入实施百亿企业“大象起舞”行动、增资扩产“群马奔涌”行动、专精特新“萤火虫点亮”行动和“预见独角兽”计划、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培育形成“头部、颈部、腰部”协同发力的创新企业梯队。〔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经发局、区金融服务中心〕

3.实施重点帮扶。每年动态更新重点工业企业帮扶名单,为名单内企业开辟企业服务直达通道、政策兑现快速通道、人才支持优先通道、要素保障特别通道等“绿色通道”,量身定做帮扶方案,集中资源扶优扶强,助推企业加速壮大。〔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各挂点单位〕

(三)强化技术创新引领

1.提升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研发投入强攻行动,推动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支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增更多有效发明专利,争创更多的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区市监分局〕

2.加快数转智改。进一步推动产业数字化,鼓励企业大力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实现机器代人,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支持企业运用安全工艺、技术、装备,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应急管理局〕

3.推动两业融合。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业态,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充分发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智库作用,培育新链金融、裕丰智能、西克节能、欧恩壹、巨鲸科技等数字经济企业做优做强,推动数字赋能两业深度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

(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1.积极向上融入。聚焦与我区产业高度契合的省电子信息、锂电和光伏新能源、有色金属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我区2+N”产业深度融入,加入集群内部产业链微循环,力争成为其中关键环节。〔责任单位:各产业链牵头单位〕

2.鼓励协作配套。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交流,鼓励企业参加省、市对接活动,常态化开展区级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会,落实双奖双补政策,形成产业链企业协作共同体。建成用好工业产品超市,打造工业产品“线下展示、线上交易”一站式服务体系,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各产业链牵头单位〕

3.加强协同攻关。建立产业链企业关键共性技术库,引导“链主”企业发挥集群配套优势与龙头示范作用,进一步形成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牵头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体协同、共谋发展。加快建成吉利科技与江西理工大学联合稀土实验室、南方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并投入使用,推动金力永磁获批组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各产业链牵头单位〕

(五)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1.强化要素保障。用活用好现有财政、税收、教育、科技、金融、就业创业、人才引育等支持措施,确保重点产业链企业政策应享尽享。严把招商引资准入关,科学评价项目质量,推动资金、土地、水、电、气、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集聚。〔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社管局、区经发局、区党群部、区金融服务中心、区生态环境分局〕

2.加快项目建设。把项目落地作为检验招商引资成效的唯一标准,大力践行9天工作法”,深入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大比武”、“沙丁鱼追逐”争先赛、拉练赛和“赛马比拼”活动,推动落地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党政办、区商务局、各挂点单位〕

3.大力助企纾困。充分发挥“三同三会、三员三办”企业服务制度体系作用,持续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用好“企业发展解难办”,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融资借款、招工用工、政策兑现、审批服务等问题。大力开展“拓市场、跑订单”活动,瞄准“五环”(区内、市内、省内、全国、全球)层层挖潜,助力企业实现营收原地倍增。〔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各挂点单位〕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区工业倍增升级行动领导小组对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领导,由分管工业工作的区领导牵头,区企工局具体负责。区经发局要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各重点产业链牵头单位抓好产业链发展相关工作,全力实现目标任务。

(二)加强调度推进。区工业倍增办每月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各重点产业链牵头单位定期召开产业链链长制会议、政企圆桌会,研究解决产业链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区党工委每季度听取一次产业链发展情况汇报,研判、调度、分析全区产业链工作,高位推动产业发展、问题销号。

(三)强化考核宣传。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工作纳入区工业倍增升级绩效考核,并与其他非制造业产业链一同评选,每季度通报“先进”产业链和“后进”产业链,年底选出工作开展较好的产业链作交流发言、工作开展较差的产业链作表态发言。及时汇总、梳理好的经验做法,向省、市有关部门报送,唱响经开声音、展示经开风采。

附件:1.赣州经开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2.赣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3.赣州经开区稀土钨锂高端应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4.赣州经开区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5.赣州经开区高端装备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6.赣州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附件1

赣州经开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走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式发展道路,着力构建“整车零部件研发检测汽车后市场汽车文化”全产业链条,紧紧围绕区党工委、管委会部署要求,积极抢位发展、错位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集群成链、集链成势,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

二、发展目标

重点发展整车链、动力电池链、三电零部件链、光伏新能源链,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招引一批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聚焦重点领域和“短板”环节,推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打造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优势产业集群,提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力争到2026年,全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凸显,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益显著增强,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企业实力持续增强。力争到2026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增一批营收超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企业和上市企业,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集群优势持续提升。孚能科技、吉利耀能、金力永磁、凯马汽车等链主企业继续发展壮大,力争2026年,年产能20万辆的“整车链”加速盘活,全区动力电池产能突破110GWh,形成具有我区特色和优势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整车制造产业链。立足我区现有产业基础,围绕商用车、乘用车、专用车、定制改装车等领域,建设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优势汽车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凯马商用车产品扩大产销规模和出口量,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商用车制造商,抢抓深赣合作机遇,推进国机智骏引进战略合作项目的新一轮洽谈,实现乘用车规模化发展,全力推动年产20万辆的“整车链”加速盘活。支持专用车、定制改装车产品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做大专用车、定制改装车产销量,形成规模效应。

(二)动力电池产业链。结合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立足产业及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性能动力电池,重点做强做精动力电池,布局发展储能电池,支持孚能科技、吉利耀能等链主企业进一步巩固三元软包电池行业“独角兽”地位,全力招引培育一批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铜箔、锂电池回收等上下游配套企业,构建动力电池上下游全产业生态链,实现在省内的差异化发展支持孚能科技等龙头骨干企业聚焦降低电池成本和提高安全性,发展钠离子电池、半固态和固态电池,加快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

(三)电机电控产业链。依托金力永磁、富尔特等企业在稀土新材料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稀土永磁电机、车用大功率驱动电机、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等,加快引进电机电控领域头部企业,补齐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电机电控产业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建成全国知名的电机电控产业发展高地。

(四)智能网汽车产业链。积极引进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先进传感器、车载电子电气架构、车载终端、智能座舱等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四、重点任务

(一)聚力招大引强

1.实施产业精准招商。及时更新“两图一册”,主攻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推进产业链招商、产业生态招商,发挥龙头企业整合能力,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需求,大力引进配套关联企业。重点围绕孚能科技、吉利耀能、金力永磁、凯马汽车等链主企业,全力招引培育一批新能源核心“三电”零部件配套企业。围绕锂电新能源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重点引进培育一批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电解液、铜箔、铝箔、电池循环利用及制造装备等领域产业项目。〔责任单位:区商务局(追梦办)、区企工局、区汽车办、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树牢“项目为”理念,不断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强化对储备的拟建和在建重大项目的调度服务,坚持部门联动,强化资源整合、要素保障、政策供给,努力为项目提供最佳的服务、最强的保障,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进度,重点加快推进孚能科技30GWh动力电池、赛可韦尔、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扩大先进产能。用好用足省、市级工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产业链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汽车办、各挂点单位〕

3.加速布局前沿产业。围绕未来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汽车电子、车联网、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项目。围绕未来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低温适应性等技术发展趋势,前瞻布局引领科技创新,积极引进下一代正极材料、新型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新型导电剂、高端制造装备等领域优质项目。〔责任单位:区商务局(追梦办)、区企工局、区汽车办、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

(二)支持企业发展

4.壮大行业领军企业。围绕我省建设“全国商用车高地”和重点延伸发展纯电动商用车的有利契机,支持凯马汽车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壮大成为国内重要的商用车制造商,加快推进国机智骏引进战投。持续巩固孚能科技行业龙头地位,把吉利耀能打造成营收百亿级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供销配套、大中小协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积极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产业链“链主”企业聚集,着力壮大规模优势明显、质量效益显著、创新能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责任单位:区汽车办、区企工局、各挂点单位〕

5.支持企业技术储备。鼓励凯马汽车增加纯电动商用车的研发力度,实现降成本、增效益。鼓励孚能科技深耕更高能量密度、更小体积、更轻重量的软包电池技术路线,支持区内企业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打造行业技术领先地位,抢占中高端及更多细分领域市场。〔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区汽车办〕

6.加强企业梯次培育。结合整车、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特色,优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种子企业建立储备库,在政策上倾斜支持,在融资、内部建设、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帮扶,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领航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持续做大做强。深入推进企业“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加快龙头骨干企业上市步伐。〔责任单位:区汽车办、区企工局、区经发局、区金融服务中心〕

(三)完善产业链条

7.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高起点、高质量研究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专业园区集聚,重点支持孚能科技、吉利耀能、凯马汽车等龙头企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持续扩大发展规模,带动上下游产业配套集聚发展。〔责任单位:区汽车办、区企工局、各挂点责任单位〕

8.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加强赣州新能源科技城、赣州现代电子科技城等产业核心区与周边产业园区协作配套。推动周边县区发挥锂矿等有色金属资源禀赋优势,布局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生产基地。支持市、区内企业开展产业配套合作,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优化供应链,促进“内循环”。〔责任单位:区汽车办、区企工局〕

(四)推动协同创新

9.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基础研究、前沿创新。鼓励和支持孚能科技、吉利耀能、凯马汽车等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或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快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及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区汽车办、区市监分局、各挂点单位〕

10.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利用好江西理工大学南方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产品创新孵化园,推动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建设,在核心“三电”、动力电池材料、高功率电池、电池回收与再生利用等领域开展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为企业提供材料试验验证、计量测试、性能评价、检测认证等服务。〔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区汽车办、区市监分局、各挂点单位〕

(五)构建产业生态

11.提升平台承载能力持续推动赣州新能源科技城提档升级,加快推进职教园区二期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迈上新台阶。完善新能源科技城园区公共设施配套,加快推动高校、医院、人才公寓、商品房小区、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科技城综合承载力、聚集吸引力。〔责任单位:区汽车办、赣州建控集团、区社管局、科技城指挥部办公室〕

12.强化金融支持服务。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链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利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引导基金、市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工信通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采用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信托等方式融资并优化资本结构。支持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形式到资本市场融资。〔责任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区财政局〕

13.优化产业人才供给。落实市新时代人才实施意见,在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领域,给予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支持。围绕产业链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引导成立产学研联盟。强化校企合作,推动市内本科、高职、中职、技工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加快产业人才培育。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专业人才特别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定向输送产业发展急需的合格人才。〔责任单位:区党群部、区社管局、区人社(养老服务)中心〕

14.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相关园区、企业按照绿色园区、工厂、产品等标准,打造绿色园区,创建绿色工厂,生产绿色产品。推动园区和企业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设施,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加强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促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降低回收利用难度,推动生产过程有害化学物质替代和减量,提升环境保护水平。〔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经发局、区汽车办〕

15.推动数智融合赋能。深化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分步骤开展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普查和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探索,推动企业结合基础实际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经发局、区汽车办〕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统筹全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各项工作,精准帮扶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确保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进我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做好协同配合。各有关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按照职能分工,主动靠前、密切配合、积极作为,形成群策群力,建立互联互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快速高效解决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三)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部署要求,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改善政务环境,落地落实各项帮扶措施,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不断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

(四)强化统筹调度。各有关单位要压实工作责任,细化任务清单,抓好重点工作落实,要坚持具体抓、抓具体、常态抓、抓常态,提高工作执行力。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办公室要定期调度、跟踪落实,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2

赣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全面促进赣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深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强链补链延链工程,聚焦新型显示模组、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重点领域,大力扶龙头、抓项目、优环境,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产业能级迈上新台阶。2026年,电子信息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其中新型显示模组产业突破600亿元,智能终端产业突破100亿元,汽车电子产业突破100亿元。培育营收超百亿元企业4家、超300亿元企业1家。

——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力争新增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在产业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一批显著成果。

——集群水平实现新提升。围绕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增强产业发展效益,致力打造泛珠三角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和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获评省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重点支持富联精密、同兴达科技、立德电子、宝明显示等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引进AM-OLED、高世代TFT-LCD、液晶材料、背光源等产业链重大项目。

产业提升方面。重点布局触摸显示及模组生产环节,全力推进OGS触摸屏研发及产业化,鼓励超薄玻璃基板切割磨边及抛光技术、低温/低电阻ITO镀膜、全贴合触控模组等技术发展;围绕触控模组生产积极向关键材料和器件等上游延伸发展。

产业配套方面。提高新型显示材料、装备企业本地配套能力,完善新型显示模组产业生态,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集群。完善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链,布局材料、设备、设计、封装、测试等环节,推进上游设备和电子化学品原材料国产化和本地化。支持富联精密、同兴达科技、立德电子等企业进行上下游垂直整合,做大做强新型显示模组产业,带动智能手机品牌生产、手机/平板电脑方案、智能终端产业链关键零部件等企业集聚,构建较完整的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链。

(二)智能穿戴终端产业。面向高端领域和产业链中高端环节,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智能家电及智能家居、智能摄像头、智能音响、智能可穿戴等产品,丰富智能终端产品体系,培育特色终端品牌,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构建智能穿戴终端产业集群。

产业提升方面。以产品高值化、高端化为重点发展方向,推进数字化、模组化、集成化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富联精密、轰天炮、潜行科技、弘耀达等重点企业,拓展触控屏模组、摄像头模组、电池模组、主板及SoC、声学元件和结构件等领域。着力引进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或手机、平板电脑等ODM/OEM厂商,吸引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配套发展精密模具、嵌入式软件、半导体封装、原材料加工等产业,完善智能终端产业链条。

产业配套方面。加强企业交流合作,促进本地元器件与智能终端上游零部件生产、下游应用等企业进行区域联合,全力构建以产业链为基础,集关键零部件科研开发、制造组装、加工经营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三)汽车电子产业。聚焦功率芯片、智能传感器、车载影音电子等产业细分领域,着力引进一批关键企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技术水平。

产业提升方面。发展以功率半导体(IGBT)、功率MOSFET、继电器等为代表的车规级零部件,重点支持车载摄像头等车载组件研发,积极发展高性能微控制器MCU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智能传感器产品,大力发展全液晶仪表、中控屏、抬头显示(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AR-HUD)、后排显示屏车载语音控制系统、车载操作系统等产品。

产业创新方面。支持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规模,强化研发投入,依托高校、研究机构等创新平台,加快突破可靠性设计、仿真模拟、信号处理、嵌入式算法等传感器关键技术,推动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车载电子装置等领域技术创新。

(四)电子元器件产业。提升电子元器件和核心零组件产业,促进电阻、电容、光通器件、滤波器等领域向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产业提升方面。重点推进射频阻容元件、中高频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以及车规级传感器、电容器、电阻器等应用。围绕下一代通信配套,重点发展各类通信线缆及组件,掌握光通信传输关键技术,延伸发展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光伏电缆产品、机器人控制电缆等。

产业配套方面。支持讯康电子、鑫冠科技、柏瑞凯电子、盛雷城电阻等元器件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促进本地配套合作,持续强化电子变压器、微型马达、滤波器、电感器、高端电容、精密电阻、主板、电缆光缆、线束、电源适配器等细分领域。

四、重点任务

(一)全力出击招强引优。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充分运用产业链“四图五清单”,围绕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模组、汽车电子、电子元器件、5G及物联网应用等重点领域,紧盯世界500强、中国200强、央企、上市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招大引强,加快引进知名品牌手机生产企业,着力提升显示模组产业丰厚度,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品牌度高的关键技术项目,举办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相关活动,力争引进一批电子信息龙头项目。〔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

(二)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先”,大力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坚持“十天一调度”工作机制,强化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调度服务,加快推进洲旭科技、海豹信息等项目开工建设,促进赛尼电子、意飞光电等项目竣工投产,推动国盛卓越、宝麟智能、恒玻光电等项目达产达标。大力实施工业标准厂房“梧桐树”计划项目,推进长岗科技园、秋山科技园等标准厂房尽快交付使用〔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经发局、赣州建控集团、各挂点单位〕

(三)坚持不懈培优培强。突出工业倍增升级主攻方向,全面落实培育百亿领航企业扶持措施实施百亿企业大象起舞行动,加大对富联精密、同兴达科技、立德电子、宝明显示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将海富莱电子、江元电子、金信诺电缆等作为梯次培育企业对象,坚持企业需求导向,切实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增资扩产群马奔涌行动,推动富尔特电子、鑫冠科技等骨干企业增资扩产、老树发新枝〔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经发局〕

(四)促进产业循环融通。通过召开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暨政企圆桌会议“拓市场、跑订单”助企活动等系列行动为企业送政策、找短板、听意见、破难题,总结产业发展经验、协调解决企业问题、研究产业发展对策,促进企业本地配套,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聚焦新型显示模组、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依托我区电子信息企业协会等载体平台,引导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破市场壁垒,促进要素顺畅流动,形成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系统〔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商务局〕

(五)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支持引导企业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攻关上开展深入合作,在申报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上予以倾斜。充分发挥赣州智研院、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江西分中心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支撑作用,大力引进创建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数字化转型、创新创业等方面服务,助力我区电子信息企业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市科创中心〕

(六)做优做特产业平台。大力实施“践诺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加快畅通园区“大、中、小循环”路网建设,为项目落户拓宽承载平台。大力实施园区绿化亮化工程,加大涌泉智慧公园等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力度,有效提升园区形象加快涌泉综合体建设,不断提升园区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进园区通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园区5G通讯设施、网络信号、网络线路全覆盖。〔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公服中心、赣州建控集团、满园公司〕

五、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作用,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及时研究处理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集中精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推动区电子信息产业链群式发展。

(二)加强协同配合。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和重点任务要求,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和联动协商制度,并在工作中协同配合,积极沟通,相互支持,不断增强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同心效应”和强大合力。

(三)抓好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压实工作责任,细化任务清单,坚持具体抓、抓具体、常态抓、抓常态,提高工作执行力。区企工局要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跟踪落实,推动我区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3

赣州经开区稀土钨锂高端应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赣州经开区稀土钨锂高端应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把握“三新一高”战略导向,紧紧围绕赣州经开区2+N产业布局,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全区稀土、钨和锂等优势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能级,推进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提升我区稀土钨锂高端应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二、发展目标

——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2026年,全区稀土钨锂高端应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国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和高端硬质合金制造示范区。

——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承担一批省部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深度参与制定一批国家及国际行业标准。

——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引进一批稀土永磁电机、硬质合金刀钻具生产企业和研发测试机构,推进一批数字化转型企业,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稀土钨锂高端应用产业集群。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稀土应用产业链

积极策应“一核两区”空间发展格局,推动全区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稀土钨锂高端应用产业发展重要区域。重点围绕“稀土合金、高纯氧化物—稀土永磁等功能材料—稀土永磁电机”产业链,大力引进永磁电机龙头企业,做大永磁电机等后端应用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驱动电机及车用微型电机、风力发电机、节能电梯电机、列车船舶直线驱动电机等,协同发展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高效节能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高稳定性稀土储氢材料、高能量密度稀土发光材料等产品。

)钨应用产业链

打造钨精深加工及应用领域研发生产主要承载地,重点围绕“超细钨粉、碳化钨粉—硬质合金—刀钻具、光伏用钨丝及军工产品等”产业链。重点发展超细(纳米)钨粉、碳化钨粉及高性能超细/纳米晶硬质合金,高性能特殊结构钨复合材料等钨基合金,具有特殊结构性能的高性能新型涂层硬质合金刀钻具、高性能硬质合金、光伏用钨丝母线、硬质合金喷焊粉等产品。

    (锂、钴、铜、锡等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一带一路”政策环境,着力引进、打造一批中国特色国际矿业公司,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业市场、政策、标准等领域对接,培育形成以锂、钴、铜、锡等有色金属为主的深加工产业链,初步建立形成区域联动、产融结合的区域性矿产品加工和交易中心。

四、重点任务

围绕产业链布置创新链,融通资金链,畅通人才链,提升政策链,着力构建和优化“五链”融合的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一)提升产业能级。深入实施百亿方阵“大象起舞”行动大力扶持金力永磁、澳克泰、东磁稀土、富尔等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有色金属企业加快发展,支持上海南港能源、乌干达视野锂矿等企业把开采业务拓展到全球,打通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端。在重点细分领域着力培育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主体意愿度高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力争打造一批百亿领航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链主企业以生产技术为核心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配套,做大做强。持续推进专精特新“萤火虫”点亮行动“预见独角兽”计划建立“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多位一体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推进产业链整体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经发局〕

(二)聚力招大引强。充分发挥我区有色金属产业聚集优势,积极拓宽产业链应用范围,聚焦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对照稀土钨锂高端应用产业“一图一册”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通过专业招商、协会合作、上下游以商招商、市场化招商等方式,全力招引意大利马威(mavel一批稀土永磁电机硬质合金刀具等项目落户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欧美日韩等地区,开展专题推介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落地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招商服务公司、各招商责任单位〕

(三)实施创新赋能。强化与中国稀土集团、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对接联动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强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行业前沿创新成果技术转化。支持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工程设计单位和下游客户共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积极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大力实施增资扩产“群马奔涌”行动,支持企业技改升级,推动金力永磁、富尔特、澳克泰等企业扩产项目加快投产,“老树发新枝”,引导一批产业链重点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和工厂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不断提升产能和品质,着力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和绿色工厂。〔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

(四)完善产业配套。加强与周边县区电镀产业园联络合作,探索开展产业集群资源共享,积极解决区域产品电镀难、电镀成本高等问题。引进一批装备制造类机械加工项目落户,形成良好产业机械加工能力,为稀土钨锂高端应用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强化产业链融资服务。积极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基金对产业链重点项目的投资引领作用,多渠道加大对产业链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产业链优质企业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发挥国家级稀有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作用,推动产业链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鼓励通过“校企一体化”“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金融服务中心、区社管局〕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实施稀土钨锂高端应用产业链链长制,加强全产业链发展谋划和工作落实。构建充分调动链主企业、产业基金、专业机构等多方积极性的协同联动机制,加快推动稀土钨锂高端应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牵头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围绕各重点任务分别细化制定专项工作措施和支持举措,充分压实责任,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增强产业链政策实施的整体效能。

   (三)强化宣传引导。重点人群0pt;">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人群和重点项目成功经验的宣传报道,凝聚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共识合力。发挥产业联盟、企业协会等社会团体桥梁纽带及协调促进作用,推动企业间强化交流合作,提升发展水平。


附件4

赣州经开区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6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融合化,加快推动赣州经开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开放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聚焦高分子材料、合金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做大做优一批先进基础材料,谋划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赣州经开区新材料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加速扩大。2026年,新材料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0亿元。产业要素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产业链企业协同联结更加紧密,新材料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更加显著。

——企业实力加速提升。力争在培育营收超50亿元企业上取得突破,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培育一批上市企业,企业发展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创新体系加速完善。建成一批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加速构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高分子材料产业。巩固提升能之光、立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分子功能改性材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强化产业链协同合作,培育企业加快做大做强。支持优膜科技、国盛卓越等企业深耕柔性高阻隔膜、偏光片PVA膜等技术研发领域,突破一批新材料品种和关键工艺技术,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

(二)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以鑫华辉、金马隔板、宸浩新材料、维盛复合材料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涵盖新型复合绝缘材料、玻璃纤维棉、隔膜材料等领域,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投产、扩产,以产业集群集聚带动产业链招商项目落地。

(三)合金材料产业。做优做强睿宁新材料、西维尔金属,巩固提升高纯度合金靶材、铜基高强度合金线等新材料技术优势。依托晶格新材料、腾浩新材料在锡行业产能优势,提升锡基合金低温焊粉、锡基电子焊料细分行业话语权。推动九天精密高性能金属生产项目、科明闪烁体发光材料项目落地,进一步提升合金功能材料深加工水平。

(四)陶瓷材料产业。推动研创电子特种陶瓷材料项目满产达产,提升企业在LTCC(低温共烧陶瓷)HTCC(及face="仿宋_GB2312">高温共烧陶瓷font>及高行业壁垒格局。

四、重点任务

(一)促进产业集聚。依托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和稀土钨后端应用主导产业优势,对接引进一批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不断做强优势材料领域重点扶持能之光新材料、立昌新材料等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优势企业与资本市场接轨,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强强合作。充分发挥标准厂房产业承载能力,超前布局一批新材料方面的前沿科技和产业化运用项目,引导新材料产业及其配套企业向我区集聚鼓励企业加快新材料工艺技术、产品成果高效转化,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协作,打造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商务局、区经发局〕

(二)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研发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企业围绕填补国内外市场空白的需求,不断开发前沿新材料领域的实用性新产品,增强高质量的产品供给能力。支持企业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创新项目合作,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金刚石薄膜材料、柔性电子器件封装、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等一批科技成果项目落地转化。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强化产业链企业合作交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区市监分局〕

(三)加快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满园扩园”行动、“梧桐树”计划,全过程落实项目规划设计、装修进场、用水用电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维盛复合材料生产项目、吉博尔电池隔热新材料制造项目、航勍科技新型合金材料项目等项目开工,推进济豪科技光学玻璃制造项目、正浩锡业电子焊料生产基地项目、东铭新材料电池隔膜材料生产项目等项目投产推动横江科技园、秋月科技园等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加快建设,助力落户企业“拎包入住”。〔责任单位:区企工局、赣州建控集团、各挂点单位〕

(四)建强要素支撑。强化人才等要素保障,将新材料领域人才列入全区人才重点引进方向,落实人才“引、培、用、留”各环节政策,推动产业人才量质双升。强化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通过订单培养等方式,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培育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引进国内外新材料等领域高端人才和团队来我区创新创业,为产业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责任单位:区党群部、区人社(养老服务)中心、区社管局、区人才集团〕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链长制”为抓手,构建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各部门重点工作任务衔接,系统解决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区企工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新材料产业链重点任务的督促落实,扎实推进实施方案的宣贯和实施,主动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重要载体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

(二)加大资金支持。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前沿新材料产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新材料企业通过产业引导基金、股权、债权等方式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鼓励银行提高对新材料生产企业授信额度,重点对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重大项目积极给予信贷支持。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科技服务补贴等多种方式,支持前沿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重大研发平台建设。

(三)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三会三同三员三办企业服务制度体系,认真组织好政企圆桌会议,高效运行企业发展解难办。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调度,协同协力解决好新材料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改革,持续擦亮优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多举措打响经心办”“经快办品牌,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发展环境。

附件5

赣州经开区高端装备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6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融合化,加快推动赣州经开区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产业集群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智能制造提升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作用,聚焦智能分选、专用设备制造、数控机床等领域,做大做优一批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布局引进一批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系统研发制造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赣州经开区高端装备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6年,高端装备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0亿元。以链主为龙头,强化整机与材料、零部件协同,联结产业链企业形成特色集群。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工艺改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速培育一批具有整机设计能力、技术攻关能力、核心制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端装备龙头企业

——制造水平显著增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网联化、集成化总体要求,重点支持发展工业设计、联合设计、工程总承包等服务模式,强化产业质量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智能分选产业。大力发展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块化机械拣选等技术,支持好朋友科技智能矿石分选设备项目加快建成投产支持企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继续深耕智能分选领域

(二)电线电缆产业。巩固金信诺电缆在国内细分领域的主导地位,支持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航空航天特种电缆等产品领域持续发力,向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延伸发展。

(三)数控机床产业。依托核工业二六四大队机械加工优势,发展多轴联动的大型、精密、高速、专用数控磨、铣、钻、旋压等工作母机类产品,大力引进发展数控机械相配套的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

(四)专用设备制造产业。发挥时代高科、海得地、赛可韦尔、智博环境、雷茨智能等企业在专用设备领域的技术优势,推进设备智能化、网联化、集成展,提高自主研发和自主制造水平。

(五)机器人产业。围绕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操控系统产业链条,大力引进整机机器人和伺服电机、减速器、操控系统等关键环节项目,培育一批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四、重点任务

(一)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推动好朋友科技、赛可韦尔、时代高科等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带动作用明显的链主企业加速壮大,支持企业重大项目、创新型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着力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核心企业依法依规通过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方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升企业核心业务水平。支持企业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境内外指标市场上市、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省内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引入资金,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深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相关政策实施,落实产品应用保险政策,加快促进新技术、新工业、新设备、新材料在装备制造业的推广应用,积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示范引领的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经发局、区商务局、区金融服务中心〕

(二)重点引进优强项目。依托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优势,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地区,大力引进新松机器人、汇川技术、埃斯顿等一批知名度高、规模效益好、技术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重点吸引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新能源及电子信息领域专用设备制造企业落地,推动在我区建立先进装备研发中心与制造基地。加大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零部件头部企业招引力度,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基础能力。〔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企工局、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

(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导入研发团队和创新资源,提升产业技术研发能力,瞄准前沿技术,推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产业化技术直接的有效贯通。利用科技计划项目,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着力突破一批智能化识别、数字化协同设计、嵌入式开发等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艺融合,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服务联动发展,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区市监分局〕

(四)完善产业基础配套。完善机械加工产业配套,引进一批拥有CNC、高精密数控机床加工模具、零配件的配套机械加工业,探索建立产业链集中加工中心、检测中心,支持企业开放加工平台,打造高水平工序链和公共加工中心,降低加工成本。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通过订单培养等方式,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培育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引进国内外高端装备等领域高端人才和团队来我区创新创业,为产业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强化金融机构助力产业链发展的服务功能,鼓励金融机构为产业链发展量身定制开发金融产品,切实企业缓解资金压力。〔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企工局、区党群部、区社管局、区金融服务中心、区人才集团〕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建立工作协调联络机制,强化各部门重点工作任务衔接,统筹解决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重大困难问题,精准帮扶产业链协调发展区企工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高端装备产业链重点任务的督促落实,细化落实有关推进措施

(二)加大政策供给。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等政策落地见效。根据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服务需求,适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引导各类政策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聚集,促进政策与产业链发展同向发力。

(三)强化服务保障。定期召开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会,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需求,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渠道,拓宽企业产品销售路径,以最优良的服务保障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附件6

赣州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以调整结构和产业升级为重点,整合本地资源,强力招引国内外食品产业头部企业,推动食品产业发展规模化、产品品牌化、营销现代化,打造特色鲜明、国内有影响力的食品产业。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力争到2026年,全区食品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50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2家,超5亿元企业4家,农业产业化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家。全区预制菜产业体系基本完善,预制菜企业数量达8家,预制菜加工年营收超亿元企业1家以上。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预制菜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酒饮料制造业比重进一步协调,精深加工程度进一步提高,高品质产品供给多样,从原料生产到食品流通全链条协同运作、高效便捷的食品供应链体系基本形成。

——品牌影响持续提升。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管理体系继续完善,培育壮大一批全国知名、竞争力强、信誉度高的“赣南”品牌。

——产业生态不断完善。线上线下营销深度融合,冷链物流体系基本形成,跨界融合、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初步形成各要素环环相扣、利益共同体相互赋能的食品产业生态圈。

三、发展重点

1.预制菜加工业。引导现有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和餐饮等企业发挥原料、技术、设备等优势,积极延伸发展预制菜加工新业态,坚持政府搭台、市场主导,加快链条延伸、工艺攻关、品牌培育、市场开拓,传承弘扬客家餐饮文化,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推动创业就业和消费升级。建设深圳国际食品谷赣州产业园,以产业园为核心区,加快形成“一肉一菜一机械”,即以煌德食品为特色的禽肉加工菜系,以阿姆源为特色的烹饪菜系,以摩力斯科技、赣云食品机械为重点的预制菜设备生产制造,辐射全区预制菜产业发展,打造客家预制菜产业集聚区。

2.饲料加工业。发挥我区饲料产业基础好、原料运输便捷等优势,做大做强饲料产业规模,推动大北农和播恩生物二期项目、双胞胎饲料项目竣工投产并完成增资扩产。支持现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加大饲料等企业向饲料原料生产、食品加工等领域延伸发展。

3.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东坚富硒大米米粉、穗丰实业面粉面条、煌德食品板鸭腊肉等品牌效应优势,持续抓好三江蔬菜基地、阿姆源辣椒基地巩固提升和提质增效工作,继续开展“凤岗鸭公汤”“三江甲鱼”等特色品牌培育提升行动。

4.方便食品制造业。加强方便食品口味、品质、包装、以及便捷性研发,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继续发展菲尔雪、好街坊等企业在本地烘焙食品领域的品牌优势,支持创嘉食品在特色休闲食品领域做大、做强。

四、重点任务

(一)加大招商引资、完善配套设施。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沿海发达区域,瞄准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大型集团公司以及细分领域优势企业,组织招商小分队分批次开展上门招商,重点在预制菜综合加工、富硒产业、方便休闲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招商活动,进一步利用税收、融资等政策优势发挥撬动作用,吸引一批头部优势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预制菜综合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高端农机制造等补短板项目重点引培一批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的优势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强链,着力引育一批食品包装、冷链物流和营销等领域头部企业补链,引导食品加工及副产物利用向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延链。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包装、检测、冷链物流等配套企业落户,推进食品速冻技术物流保鲜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提升企业冷链运输服务能力。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冷链运输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打造集采购分销、温控仓储、检验检测、冷链运输、加工配送、展示交易、电子商务、终端连锁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程温控供应链。〔责任单位:区商务局(追梦办)、区经发局、区农办、区企工局,各乡(镇、街道),赣州新能源科技城指挥部办公室〕

(二)加大技改力度、培育龙头企业。鼓励食品企业引进智能装备、绿色包装、立体仓储、线上检测仪器等先进装备和质检技术,培育一批食品产业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聚集资源要素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支持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责任单位:区农办、区企工局、区财政局、区金融服务中心〕

(三)搭建创新平台、强化质量安全。借助赣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食品产业政策研究、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信息查询等服务,服务企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加快播恩集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赣州市赣南客家预制菜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提升饲料和预制菜创新能力,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加强与赣南科学院、赣州市富硒农业与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中心、赣州市综合检验检测院、赣州烹饪餐饮等相关行业协会相关合作,重点开展功能性、便利性、保健性预制菜品研发和保鲜、锁鲜固色、耐氧化、灭菌、封装、贮运等技术工艺研究。鼓励食品生产和预制菜相关企业自建研发平台,加强技术成果转化,攻关生产关键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将食品原料生产主体纳入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依托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推行区块链溯源合格证合二为一开证模式推动形成基地出具合格证上市,市场进货查验管理机制。健全食品追溯体系,严格检验检测,逐步建立完善食品从田间到车间的全过程监管体系。〔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市监分局、区农办、区商务局、区企工局,各乡(镇、街道),赣州新能源科技城指挥部办公室〕

(四)唱响特色品牌、打造质量标杆。强化企业品牌发展和竞争意识,建立健全区域品牌运营、品牌管理,鼓励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富硒产品认证,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赣出精品“赣鄱正品”“圳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申报认定。继续开展品牌培育提升行动,积极打造菲尔雪糕点”“章贡王白酒”“东坚富硒大米等特色本地品牌。积极开展预制菜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同创行动,支持预制菜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不断壮大预制菜赣南品牌方阵,唱响赣南客家预制菜文化品牌,对新获名牌称号的企业,按相关政策给予奖励支持食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鼓励标杆企业制定高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企业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推荐优秀企业参加质量标杆评选活动。〔责任单位:区农办、区市监分局、区企工局、区社管局,各乡(镇、街道),赣州新能源科技城指挥部办公室〕

(五)加强金融服务、强化人才支撑。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食品行业重点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企业利用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等公有制企业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重点扩大对预制菜产业的信贷投放,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建设预制菜加工标准厂房,以参股、合作等方式参与预制菜项目建设鼓励食品企业通过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融资并优化资本结构,支持食品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形式到资本市场融资加强食品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引进一批学术水平高、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推动区内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赣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加大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区财政局、区农办、区企工局、区社管局、区党群部,各乡(镇、街道),赣州新能源科技城指挥部办公室〕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细化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统筹推进有关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农业产业化提升专项资金、预制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作用,梳理相关扶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食品企业纳入扶持范围,同一事项涉及多项扶持政策的按就高不就低享受。

(三)加强人才保障。借助全市食品企业协会、客家菜餐饮协会等社会力量,组织食品行业人员参加各项技能人才培训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培育一批食品电商、营销、品牌等产业人才,做好食品产业典型人物推选工作。

(四)优化营商环境。规范绿色食品行业监督检查制度及时兑现落实各项有关政策。建立企业联系挂点制度,由区领导对口联系对接绿色食品重点企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和困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强化日常营商环境评价监测,为我区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

()强化安全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协调联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落实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生产加工管理水平和能力。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意识,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相关文章